第A3版:四明战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薄云天 捐躯报国

宁波的空中抗日英雄陈怀民

  陈怀民的飒爽英姿
  1938年武汉“4·29空战”时,市民围观。
  王璐璐
  陈怀民、陈难兄妹合影。

  与“红武士”同归于尽

  1938年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长节”(日本昭和天皇生日)。日军出动36架飞机,空袭武汉。

  猖狂的日军,妄图以空中大捷,庆贺天长节。中国空军洞察了这一切,与苏联志愿航空队一起,升空迎战。

  那天,许多武汉市民不顾生死,拥上街头,甚至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仰望中国战机与日本战机的激烈决斗。

  陈怀民驾驶的战机,左冲右突,猛烈开火,击落了两架敌机,底下的老百姓拍手称快。

  这不是陈怀民第一次在空中作战。

  他虽然年轻,却已参加过保卫华北、上海、南京等多次战斗,经历过无数次死里逃生。

  1937年9月中旬,南京上空大战。他击落敌机,战机中弹,他迫降战机时,撞在一棵大树上,他被弹出机舱,身体夹在树杈上。

  他的鼻梁骨当场折断,两只眼球都差点被挤爆了,全身受伤。宋美龄去医院探望,称他是“中国空军的骄傲,了不起的英雄”。

  那天,陈怀民击落两架战机,武汉市民欢呼声一片。然而,他迅速成为敌机群起攻击的目标。

  5架敌机从各个方向,将他死死地包围起来。

  当时,陈怀民的身上已经中弹了,飞机油箱也已中弹起火。如果跳伞,他还有生还的可能。

  他忽然看到一架日本敌机上有红武士的标志。在日本,战无不胜的士兵才能称为“红武士”。

  有这样称号的人,整个日本只有几十人。而驾驶敌机的,正是日本人引以为豪的神话人物———高桥宪一,他也是这次“4·29空战”的领队。

  悲壮的一幕发生了:

  突然,陈怀民翻转180度,朝高桥宪一的战机狠狠地撞去。

  两条火龙翻滚着,坠落滚滚长江。

  陈怀民与高桥宪一当场机毁人亡。

  陈怀民的壮举,激励着战友们。那一次空战,中国空军一共击落日机21架,是抗战以来最辉煌的空战胜利。

  当时,作家老舍也在武汉。他在《八方风雨》中这样回忆:

  四月二十九日与五月三十一日的两次大空战,我们都在高处观看。看到敌机被我机打伤,曳着黑烟逃窜,走着走着,一团红光,落了下去;有多么兴奋、痛快呀!

  

  胜利固然大快人心,然而,陈怀民却永远离开了。那年,他才22岁。

  陈怀民的追悼会上,两万多武汉市民前来哀悼。周恩来亲自献上花圈,上面写了八个字:“义薄云天,捐躯报国。”

  抗战胜利后,武汉市政府将汉口日租界一条小街,命名为“陈怀民路”,纪念这位英勇的空中英雄。

  女友跳江自杀

  陈怀民走了,留给爱人和亲人无尽的伤痛。

  王璐璐在报纸上看到陈怀民牺牲的消息,当场昏了过去。

  醒来后,她便有些神经失常,却还是急急地赶到武汉奔丧。

  当她得知陈怀民葬身于长江,便一个人失魂落魄地跑到江边。

  那是她来武汉时,常跟他一起散步聊天的地方。

  江风习习,浪潮滚滚,一切照旧,身边却没有了他。

  他曾说过很多遍,作为抗日战士,他终有一天会牺牲,希望她不要难过,也不要耽误青春。

  她以为他只是吓唬她,只是让她做好最坏的打算。

  她还曾无数次地幻想过他们的婚礼。

  抗战胜利时,举国同庆时,她为了他穿上最美的嫁衣,迎上他灼灼的目光。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陈怀民的战机,消逝在滚滚长江中。

  她一边流泪,一边回想着往昔的甜蜜,决然地一头扎进滚滚长江,追随恋人而去。

  她甚至来不及知道,就在陈怀民牺牲的前几天,他在日记里写下对她的刻骨思念:

  为你,我爱恋发狂,

  为你,相思成疯你不知。

  今生能否再见你?

  我只愿在你唇边再沾,

  那我一生也幸福。

  妹妹的三封信

  哥哥走了;哥哥的女友投江自杀;母亲因为过度伤心,哭瞎了双眼。

  这真是陈家的大灾难。

  陈怀民的妹妹,原名陈天乐。为了纪念哥哥,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难”。

  陈难并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17岁时,就是宋美龄的贴身警卫,但最为人称道的,是她跨越民族的宽容与博爱。

  陈怀民拼死撞击的那名日本“红武士”,名叫高桥宪一。

  人们在高桥宪一的尸体血袋里,发现他妻子美惠子的照片,以及他们来往的书信。

  美惠子在信里写道:“做了飞行员的妻子,总是过着孤凄的日子。所以我时而快乐,时而悲痛,内心深处尽是在哀泣着。”

  读了美惠子的家书,陈难深受触动。作为飞行员的家人,自己何尝不是这样:总是交杂着自豪与忧惧。

  1938年5月31日,陈难给美惠子写下第一封信:

  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丈夫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怀民哥和高桥君同归于尽,并不是发泄对高桥君的私仇,他们并没有私人的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我恨不能立刻见到你,与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疯狂军阀压迫的痛苦。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这意义和贵国不同。如果贵军阀对于中国的残暴行为和强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一天不停止,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将参加到更猛烈、更强化的斗争中去,即使粉身碎骨,也绝没有一人会屈服……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映着,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我们有理由为这个信念而努力。祝你为全世界和平而奋斗!

  

  写完这封信后,陈难把文字拿给当时在武汉的作家郁达夫,希望他能润色修改一下。

  郁达夫看完以后说:“心灵之作,不必修改。”

  这封公开信发表在1938年6月5日的《武汉日报》上。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只是,美惠子并没有看到。

  1987年4月29日,陈怀民殉难49年祭日,陈难给美惠子写下第二封信:

  每年的4月29日都在思念您,关心您,以深沉的心情悼念着死者,牵挂着幸存的人……

  

  信中,她希望美惠子能来中国,携手去当年空战的地方,安慰昔日同归于尽的两个灵魂,好让他们永远安息。 

  可是陈难一直没有联系到美惠子。很多年来,她通过一些亲友,不断地在日本寻找她。

  1990年10月,满头华发的陈难终于打听到美惠子的下落。原来,她在丈夫战死后改嫁,移居到其他地方。

  那年,美惠子已是71岁老太太了,她听说远在中国的陈难几十年来为她所做的一切后,感动得泣不成声。她恳请来访者转达她对陈难的感激之情。

  一个月后,陈难给美惠子写下第三封信:

  尽管我们俩国籍不同,远隔海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让我们像亲姐妹一样,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作出贡献。

  

  国仇家恨面前,陈怀民的妹妹选择了宽恕与大爱。她以博大的胸怀,企盼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这是对英雄烈士最好的纪念。

  老照片由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