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王婧)今年2月,市民朱先生向“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热线称,近日频繁收到某银行的催收电话,要求了解其朋友李某的个人信息,但他对自己被作为信用卡欠款联系人的事情一无所知。“这家银行的电话已经严重干扰了我的正常生活,我要求银行停止骚扰。”朱先生在电话中说。 12363自开通以来,接到了不少这样的投诉电话。昨天,在由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与宁波银监局共同主办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暨“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启动仪式上,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发布了《宁波市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运行情况蓝皮书(2015)》,介绍了12363电话自去年8月开通以来的运行情况及特点。 投诉主要集中于银行和银行卡 据介绍,12363于去年8月开通,截至今年7月31日,共受理日常金融消费者投诉340起、咨询1289起,均得到了妥善有效的处理,投诉的累计办结率达到91%。在各种投诉中,涉及银行的占比最大,有291起,占总投诉量的85%;其次是涉及保险金融机构的,有36起,占总投诉量的11%;此外,还有涉及证券业金融机构的和其他机构(如支付机构等)的投诉。而涉及银行卡的投诉最多,有128起,占投诉总量的37%。由此可见,银行卡在成为银行一项重要业务领域和盈利渠道的同时,也成为了金融消费争议发生的重点领域。 12363受理的涉及银行卡业务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信用卡业务上。比较常见的有投诉银行在信用卡还款出现逾期时未及时提醒消费者;投诉银行收取过高的滞纳金和利息;投诉银行对信用卡年费收取情况披露不充分;投诉银行在信用卡盗刷案件中存在技术漏洞等问题。 消费者需增强金融素养和维权意识 在受理投诉过程中,专业人士发现许多消费者在金融知识、风险意识、合理维权方面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据介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金融素养,在购买金融产品时,缺乏对产品及其风险的正确认识,容易做出不理性的消费决策,购买了“不合适”的产品,进而遭受损失。 另外,还有不少消费者无法正确地使用法律和制度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存在过度维权或维权不当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