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前线去杀敌 驱逐倭寇还失土

95岁抗战老兵楼吉康接受省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楼吉康在省人民大会堂接受浙江省政府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楼吉康在黄埔军校时
  楼吉康的书法作品

  9月1日,浙江省政府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发放仪式,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颁发纪念章。

  当晚6时30分许,参加过抗日战争的20位老战士、老同志代表陆续来到仪式现场。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头发花白,但个个身板硬朗、精神矍铄。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为老战士、老同志代表颁发纪念章并讲话,省长李强主持发放仪式。

  宁波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95岁的楼吉康是这次宁波抗战老兵的代表。

  在楼吉康心中,抗日战争存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全是残酷的记忆:是爆炸的剧烈震荡,子弹的飞窜呼啸,是战士们声嘶力竭的最后一声呐喊……

    记者 陈也喆/文 

  一定要到抗日前线去杀敌!

  1937年,楼吉康的家乡诸暨沦陷,16岁的他,跟着家人跑了出来,到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读书。

  当时的湘湖师范学校在萧山,后来又迁往丽水碧湖。

  战乱年代的学校,迁徙是常事,然而不管迁到哪里,都只有片刻的安宁。

  满目疮痍,哀嚎遍野,让年少的楼吉康做出一个决定:去福建从军。

  他挑着行李,沿溪下山,步行到丽水,搭乘去福建的汽车。

  山路颠簸,翻越仙霞巅,几经周折,十余天后,从南平顺水到了福州。

  在那里,楼吉康参了军,编入84师。

  1940年的福州,到处风声鹤唳,时常遭日寇空袭。

  有一次,警报长鸣,敌机来袭。楼吉康奉命撤进防空洞里。

  那时的防空洞很简陋,其实就是用木材支撑的地窖,上面盖着密密麻麻的松木,再盖上厚厚的泥土,种上葱郁的树木,作为伪装。

  敌机三架一小队,用机枪向地面扫射,炸弹持续不断地轰炸。

  楼吉康感觉耳朵嗡嗡声一片,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泥土一块块地从松木的缝隙中落下。

  有一颗炸弹,不偏不倚地炸开在防空洞的前端,一大片泥土落下,通道被塌下的泥土堵死,无路可走。

  楼吉康在一片废墟中,挣扎地爬出洞口,发现防空洞的一半被炸塌了。

  曾经的战友,变成一具具尸体,正从坍塌的地下挖掘出来。他们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成了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冤魂。

  那种凄惨的景象,楼吉康一辈子都忘不了。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到抗战前线去杀敌,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一定要把日本鬼子驱逐出去。

  迁校途中的惊魂一刻

  1940年的秋天,楼吉康在福州考取了黄埔军校三分校。

  军校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这是黄埔的一贯精神。学校培养的,是军队排长以上的军事干部,三操二讲一丝不苟。

  主要学习的军事科目有步、骑、炮、工、射击学、坑道工程等等,都是由专业人员教授,考试也十分严格。

  训练虽然苦,却磨练着青年人的意志,更坚定了楼吉康想要抗日到底的信念。

  1942年春,黄埔三分校迁往江西瑞金。

  迁徙途中,日机一路追着空袭,在学员们的头顶呜呜作响,俯冲投弹。

  一大帮学员,熙熙攘攘的,目标实在太大了,为了不被发现,学员们三三两两地分头走路。

  他们早宿夜行,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树叶编织的伪装帽,背着被褥、干粮与茶缸,身上背的东西足有20公斤重。

  有一天,到了二渡关。那里山溪环绕,山路狭窄,原有二十几户人家。然而兵荒马乱,老百姓都逃光了。

  一个个空房子,风吹过呜咽作响,一片凄凉。

  楼吉康他们几个人走到那里,实在累得不行。他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看到一个空房,一张空荡荡的床,就倒下来歇息。

  学员们走到这里,都停下了赶路的步伐,渐渐地,床上地下睡满了人。

  二渡关的两面是高山,山脚下还有一条潺潺的小溪,再加上荒无人烟,真有点桃源仙境之感。

  学员们以为,这样一个荒僻幽静的地方,日寇一定不会来,就放心地闷头大睡,不一会儿便鼾声四起了。

  没想到,不一会儿,三架日机突然穿山而过,机关枪哒哒哒地向地上扫射,还投下两颗炸弹。

  楼吉康猛然从睡梦中惊醒,翻身向后门跑去,也顾不得外面是水田,溅了一嘴的泥。

  等敌机远去后,他才踉跄地回到房里,满眼都是弹痕和坑洞。比弹痕更触目惊心的,是床上的四五具尸体,还有几个炸伤的学员。

  那种惨状,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述。

  楼吉康与幸存的几个学员,怀着满腔的悲愤,背上行装,匆匆离开这个生死劫地。

  生死只在一瞬间

  战乱时期的军校学生,是学员,也是战士,抗击日本人,就是最好的军事演习。

  1944年年初,楼吉康毕业了,被分配到49军前线部队。这个部队常在衢州、金华、江山一带,与日寇作战。

  有一次,第49军狙击日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部队被迫撤退。

  突然,大家发现楼吉康不见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回去找到他。

  原来,炸弹声中,楼吉康身旁作为掩体的大树被敌机炸倒,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

  他动弹不得,勉强能维持呼吸,却发不出声音。直到战友们过来寻找他,把大树抬开,他才缓过一口气。

  这么多年了,很多有关抗战的细节,湮没在长长的岁月中,是仍然隐隐作痛的记忆,不忍回想。

  如今,95岁的楼吉康依然坚持每天在宁波黄埔同学会工作。整理史料,笔耕不辍,编辑每一期《宁波黄埔简讯》,走访慰问各个县(市)区的黄埔老人。

  闲暇的时候,他最爱泼墨挥毫,把胸臆中那股羁不住的豪情,挥洒在笔墨纸端:

  驱逐倭寇还失土,千秋万代颂丰功。

  ■人物名片

  楼吉康,1921年生于诸暨冠山乡。1940年入黄埔军校,曾在国民革命军第49军、21军任上尉连长、中队长、上尉参谋等职。1980年从宁波市机械工业局退休,曾任宁波市第11届至14届政协委员。现为宁波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资料照片翻拍 记者 崔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