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诚警魂 无悔选择

---记慈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徐鉴华

  

  3

  心系群众 春风化雨

  与徐鉴华共事15年的民警戚岳军说,在工作上,尤其是在事故处置中碰到需要救助的群众,徐鉴华一直是“不怕多一事”的人,他一心为他人考虑的品质特别令戚岳军感动。

  2001年底,辖区内发生一起摩托车事故。徐鉴华赶到现场后,发现车上的两人均不同程度受伤,便执意劝说他们去医院检查。两人嫌麻烦,怎么劝都不肯去医院,还说徐鉴华多管闲事。但徐鉴华好说歹说,做了整整半个小时的工作,才让两人勉强同意前往医院。为防止两人开车时出意外,徐鉴华提出送他们过去。抵达医院后一检查,吓了一大跳,其中一人竟然已经颅内出血。医生说,幸好及时救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我其实已经蛮生气了,没见过这样不讲理的受害人,但是老徐一直笑着劝。回去的路上我跟徐大哥说,既然他们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我们干嘛要揽这摊子事。”戚岳军回忆道,徐鉴华只是呵呵笑着说了一句:“人命关天,其他不重要。”

  2013年7月,潘科杰与徐鉴华在国道线巡逻,经过柴弄桥时,发现一起行人与轿车相撞的事故。当时围观群众很多,他俩扒开人群进入事故中心时发现,机动车道上躺着一名老太太和一名六七岁的小女孩。老太太已受伤昏迷,小女孩有意识,但是说不出话来。

  徐鉴华赶紧拨打了120,但因运力紧缺,一时间调不出来,救护车从较远的医院赶来费事较久,眼看老人伤势严重,徐鉴华当即决定送两人去医院。最终小女孩活了下来,老人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医生说,如果再耽误一点点时间,连小女孩也活不下来。

  就在成功救助小女孩之后的一周,已是傍晚快下班的时间,潘科杰和徐鉴华一起巡逻至前应路与乌山路交叉口时,又碰上了一起事故。一辆大货车由西向东行驶,一个年轻姑娘驾驶着电瓶车由南往北行驶,两者相撞,大货车刹时从姑娘双腿处碾过。围观人群无不被当时的惨状惊诧,都吓得不敢上前。徐鉴华一边让潘科杰拨打120,一边迅速从警车后备箱里拿出绳子,紧紧绑到姑娘创口近处。“等不及了!走,赶紧送医院。”在徐鉴华指挥下,两人一起把姑娘抬上警车。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医院最终没能将姑娘抢救回来。

  不仅是在处理紧急事故时,徐鉴华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在日常执勤过程中,他也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以法育人、以情感人,将安全出行的理念传递给执法对象。2006年,一次在八字桥执勤过程中,绿灯亮了,一辆车却不动。徐鉴华走过去一瞧,发现驾驶员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徐鉴华叫醒了他,把车子开到岗亭旁,把驾驶员叫进了岗亭,给他倒了一杯茶。驾驶员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师傅,他说自己前一天忙着朋友的丧事,一夜没睡,一大早又上山了,实在是太累了才会睡着。徐鉴华让他先喝茶休息休息,又联系了他的家人来把车开回去。歇了大半个小时,驾驶员清醒了,徐鉴华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育。“你这个警察太好了!”驾驶员对徐鉴华的耐心和理解,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鉴华师傅永远是这样,纠正违章,第一次教育为主,无论是在岗亭,还是处理事故,当事人的人身安全,总是他最关心的。”一起执勤的协警伍厚勤和应辉这样评价。

  来自四川的新市民蒋元建在慈溪打工已多年,2010年他新买了一辆摩托车,提好车他未戴头盔直接从车行驶出,被徐鉴华拦下要进行处罚。蒋元建连忙辩解自己刚买的车,头盔还来不及买,并拿出相关发票来证明。徐鉴华耐心听完,微笑劝告:“既然这样,就不处理你了。但记得马上买好头盔,上路必须戴上,这是为你的生命安全着想。”事情过去5年,蒋元建至今仍记得徐鉴华当时认真又和气的神情。他说:“那时我想这位交警好亲和哦!他没有处罚我,给我讲的道理让我很受触动。事后,我马上购买了头盔。”

  还有一次,蒋元建去城区交警中队办事时碰上了徐鉴华。两人聊了几句,徐鉴华得知蒋元建家中经济困难,女儿上学靠爱心助学,就亲切地询问他家里还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说着还把自己身边仅有的600元钱都给了蒋元建。蒋元建说,这个认真执法但又富有人情味的交警,彻底改变了他原先对交警这一群体的成见,他从一个看到交警就怕、厌恶的人,变成了看到交警就感到亲切、亲近的人。

  当马淑君听说徐鉴华因公殉职的噩耗时,她差点昏厥过去。马淑君现在慈溪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她,1983年曾住在周巷区人民公社的集体宿舍里。她的父亲就在公社农机站工作。同年,徐鉴华警校毕业,被分配到周巷派出所当治安民警。

  马淑君说,那年秋天,她在上海做了腿部整形手术,差不多大半年时间不能独自下地,出门都要父亲背。徐鉴华的派出所离她家很近,有一次徐鉴华看见了马淑君的父亲吃力地背着她,就主动上前来帮忙。“他对我父亲说,我年轻力气大,今后就我来背吧,我就在对面派出所。”马淑君含泪回忆道,就这样,在大半年时间里,徐鉴华至少一天背她两次上下楼。他工作很忙,有时白天没空,就晚上下班,背我下楼到空地坐坐,透透气。

  马淑君说,尽管徐鉴华后来工作调动,但他一直惦记着自己,时常会问问自己的近况。“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啥困难,尽管找我。’”马淑君唏嘘,20多年来,她得过几次重病,母亲也曾突发中风,只要一个电话,徐鉴华总是第一时间赶来,出钱出力,“没想到,这样的一位好警官,好大哥,却走得如此让人心碎。”

  马淑君还讲了一个故事:201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当时正在医院上班的她,接到了徐鉴华的电话,说他正在急诊室排队,挂盐水的人太多了,自己还要回单位值班接处警,时间怕来不及。

  “我看见他穿着警服,脸色苍白,头上直冒冷汗,像是中暑了。我马上联系医生给他配好药,挂上点滴。输液室里根本没空位,他就这么一只手高举着盐水袋,另一手吊着,直到挂完盐水,才言谢匆匆而去。”马淑君说,这么些年来,徐鉴华只有这一次请她帮忙,“他经常来看六院的糖尿病专家门诊,从来都是自己排队,不来麻烦我。”

  4

  古道热肠 以身立德

  徐鉴华为人随和,乐于助人,是单位同事心目中亲密温暖的老大哥。他为人处事的真诚坦荡,古道热肠,让身旁的同事总是备感温暖贴心。

  他家境并不富裕,至今仍住在一个老旧小区中,当许多人频繁更换高档手机时,他手上还是一部花几百元钱买的用了多年的旧手机。他对自己很节俭,对别人却很慷慨,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身上穿的这身警服。”

  2015年3月,慈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协辅警杨冬冬的母亲查出患有癌症,需要大笔治疗费。而当时,他的妻子又刚怀孕,正需要用钱。这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顿。在最无助的时候,一天,杨冬冬母亲的病房里出现了一个人,他身着便服,说是杨冬冬的朋友,带来了一万元钱,希望先垫付上亏欠着的医药费。

  这个人正是徐鉴华,杨冬冬一开始以为这钱是组织上援助的,后来从同事口中得知,这是徐鉴华自己的钱。

  那之后,徐鉴华向队里领导提议,为杨冬冬一家筹集善款,几次下来,累计为杨冬冬一家送去了8万多元爱心款。而杨冬冬,又是事后才知道,为他家捐款是徐鉴华一手牵头的,由此,徐鉴华在杨冬冬的心目中,就跟父亲一样伟大。

  “当时,我特别感动,这笔救命钱让我母亲没有耽误治疗;但也很疑惑,因为我没有将家中的情况告诉别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有一次我向单位请假照顾母亲时,被徐大哥无意中听到了。”杨冬冬说,“城区中队有100多名协警,而我并不在他那组,平时联系也不多,但他却是打心里关心着我们。”说到感慨处,杨冬冬哽咽起来,“就在出事前一个月,徐大哥还打来电话,问我家里的情况,还问我钱够不够用……”

  (下转封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