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北仑区骨干教师2014学年度现场考核会在教育三中心进行。专家组在听取了59名骨干教师的述职报告后,在年度考核评分表上对个人年度工作客观地打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分数。这样的考评改变了以往单项的材料考评,是北仑区教育局改变骨干教师考核方式的一项举措。 吴 彦 闻晓明 考核由材料考评改现场打分 当天上午,记者在考核会现场看到,全区59名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专业首席)、市学科骨干(优秀“双师型”教师)逐一上台,依次进行10分钟的2014学年履职情况口述。由市、区教研员等组成的专家坐在旁听席上,认真聆听骨干教师发言,对其进行现场考核。 “今天我就晒几张表格,先来讲讲工作量吧……”省特级教师吴文尧刚开口,就吸引了在场评委和老师的注意力,他轻松又风趣的语言不时引来阵阵笑声。 考核现场,每位骨干教师对一学年的教学任务、课题研究、业务获奖、带徒等特色工作进行演讲,时间不超过10分钟。很多老师认真准备,精心制作了PPT。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体育老师蔡绪光已经评上市骨干教师好多年了,他告诉记者,以前考评都只是递交考核指标内的任务性资料就算交差了,学科之间从无交集,更谈不上相互借鉴与学习了。今年的考评却要求所有骨干教师在规定的10分钟内现场演讲,不仅要将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工作亮点、工作不足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还要畅谈明年的工作打算。“此举不仅仅是考查骨干名师们的履职情况,更多地是在述职交流中,拓展学科视野,领略名师风采,汲取有效做法,为今后的工作打通思路。”蔡绪光说。 北仑区实验小学校长郁旭峰表示,受考核者直面阐述之后,由评委现场考量,这增加了被考核者的现场展示感,也使得考核变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 北仑区教育局副局长潘志煊介绍,区教育局每年都会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但是以前都是根据考核指标,由相关教师提供印证材料,教育局根据材料进行认定打分,这种考核是单向的,而且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个别“功成名就”的中年骨干教师也存在“审美疲劳”、缺乏奋斗目标、缺少内驱力等职业倦怠现象,往往把考核当成一种任务,应付一下。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今年,区教育局改变考核的方式。“我们希望创设这样一个平台,既是展示,又是交流,台上台下互动,学习同仁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紧张的‘状态’,保持竞争的态势,进而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实现骨干教师的群体效益。”潘志煊说。 多渠道促进骨干教师成长 骨干教师是学校能否顺利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北仑区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千帆计划”、“百舸计划”、“领航计划”,促进区内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扩大交流范围、加强培养培训等措施,促进区域内师资整体提升和深度融合。 北仑建立了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北仑区财政每年安排师训专项经费1000余万元,比例超教师工资总额的3%。创新调配交流机制,2014年制定关于印发《北仑区学校(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交流轮岗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全区20名骨干教师和13名校长参与交流,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占符合交流骨干教师数35%。成立名师工作室(站),通过资源共享、教师有序流动等举措,实现城乡骨干教师全覆盖,使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2011年起,每年举办一期“全国校长发展学校”,整合、利用优质的专家培训资源,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考察、听取名校经验介绍、专家解剖名校办学经验等培训方式,培养具有较强领导素质的品牌校长。 目前,全区有浙江省特级教师13名,宁波市名校长、名师23名,市学科骨干教师34名,区名师、骨干教师24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