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市场监管之窗·民营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物联网+智能制造

将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工程师宁家骏在物联网智能化应用与服务高层论坛上介绍了新形态下的信息发展趋势。

  作为第五届中国智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2日上午,中国“智能制造2025”发展高层论坛在杭州湾新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PLCopen中国区主席严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二院信息化副总师柴旭东等专家与全国百余家企业代表分享业界前沿知识和学术动态。

  与此同时,“物联网智能化应用与服务高层论坛”也在当天拉开了帷幕,联想研究院大数据总监郭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陈援非博士、中油瑞飞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商维庆等专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记者找到了两个论坛的相同点:物联网+智能制造,在将来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记者 陈韬 见习记者 劳育聪

  通讯员 沈辉 孙云龙 黄浩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垂直细化城市生活

  联想研究院大数据总监郭炜在9月12日的“物联网智能化应用与服务高层论坛”表示,目前的“个性化定制”上升到了新的高度。Web2.0的时代主要以百度、京东等为代表,主打利用大数据为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推荐;而一旦到了互联网O2O时代,收集用户信息更多是通过传感器来收集一些视频、语音、图形等数据,在处理这些更为复杂、更大流量的数据之后提供相应的反馈,这就要求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紧紧“抱团”。

  所谓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是每点击一次传输一次日志,而物联网则是在很短时间内就传输多次日志,数据量更大,但更能全面地捕获用户的信息。

  郭炜在现场为大家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联想公司将每一家门店都列入了一个大系统中,通过每个门店摄像头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记录店内的客户人群,对每个门店的产品进行精准地定位,并做到了线下管理的集成。“计算机识别人像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最新的报告显示,人识别人脸的错误率在千分之八左右,而算法在识别人脸时的错误率则在千分之二左右。”郭炜说。

  事实上,物联网+大数据也在大举进入市民们的家中。在物联网带动人工智能的时代,智能家居成为了大热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陈援非博士就与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的智能插座。陈援非告诉记者:“这款插座十分‘聪明’,用户可以通过APP来控制它。它不仅仅做到了传输电,更做到了用好电,功率、耗电量都可以被记录下来,甚至它可以智能地猜到用户插的是什么电器。”

  陈援非认为,在这样一个处处物联的时代就应该致力于把垂直细分下的服务做到极致,比如说小到一个插座,这样用户的生活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另外,他也正在致力于打造物联网云———将所有的电器设备都连到云上去,可以随时捕捉到来自每个用户的数据,在查找到Bug的时候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力求做到所有的电器都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从改变垂直服务的点点滴滴来一点点改变生活,转而使每个人的生活朝智慧城市生活转变,这或许就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魅力。

  大平台推动

  智慧城市发展

  从宏观上看一个城市的转变,则需要一个更大更完善的平台进行支撑。改变的过程中固然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已经有城市成为了其他地区学习的典范,比如江苏省新沂市。

  新沂市发改委副主任郁恩宝介绍说,在临沂市走向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数据资源无法共享、政务服务效率低下、城乡教育资源不对称、实体经济发展趋缓等问题,但最终利用自身优势,协同运作各类资源之后取得了成功。

  新沂市打造了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并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使得政府网站门户与政务服务中心无缝对接;另外,围绕民生又应运而生教育、卫生、交通等平台,在资源共享与监控资源上提升了一大步。

  可见,“平台”成为了协同利用所有城市资源,并且连接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重要纽带。

  中油瑞飞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商维庆是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的专家,他表示,一个智慧城市一定要有基础的平台,而且是联通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公共平台。市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享受诸如交通、娱乐、教育等服务,同时这些数据也将通过平台传到政府相关部门处,并得到一个较好的监控与反馈,形成一个应急机制。

  商维庆同样认为,通过一个完整布满基础设施的平台,才可以令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运作,形成智慧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宁波企业“智能”味

  越来越足

  智能制造是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要的交汇点,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的主要领域。今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炉,成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必要组成部分,突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宁波致力于推进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既为宁波制造指明发展方向,更坚定了宁波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的信心。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智博会上了解到,宁波市的企业,“智能”味已经越来越足了。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从2013年开始,规划实施了“数字工厂”战略,重点推进数控机床、大型机器设备、工厂辅助设备等的数字化改造和联网管理,使生产制造数据进行实时上传,可有效地进行远程监控,解决了车间生产任务的执行问题,实现数字化管理、无纸化操作。

  镇海炼化打造的智能工厂为企业省下了不少钱。通过生产管理系统,对生产状态全面掌控,依靠智能化技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仅原油调和子系统每年就可以节省1200万元。

  宁波更大集团与宁波江宸自动化共同研制了轴承自动智能磨装检测生产线,这条生产线集数字化磨、超、装配和检测于一体,配合车间生产智能化系统,使原来136人的工作只需要14人就可以完成,人均效益是传统生产模式的20倍以上。

  浙江柏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智能制造。其自主研发完成多项基于视觉识别的智能系统,解决了生产线柔性差问题。目前柏同已为福建嘉泰、宁波华生等多家企业实现了智能生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