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装病瞒过精神鉴定扇了谁耳光

  北京男子陈某要求父亲将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遭拒,持刀杀死父亲,砍伤母亲。案发后,陈某为逃避处罚曾装精神病,以致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被治疗23天后,他坦白装病事实,重新鉴定后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因陈某获得母亲谅解等情节,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处其死缓,同时对其限制减刑。(9月15日《京华时报》) 

  网友还没有从南京宝马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鉴定意见中走出来,陈某再次把精神鉴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装病却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狠狠地扇了精神鉴定一记耳光。假如陈某没有坦白装病的事实,他会不会因精神鉴定逃避刑事处罚?这估计是许多人的疑问。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规定,“对可能属于精神病人……应当及时进行鉴定或者调查核实”。陈某案发后,公安机关正是基于上述规定,依职权委托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这属于在侦查阶段做出的刑事专业技术鉴定。

  刑事专业技术鉴定虽然不是司法鉴定,但影响力巨大,对刑事案件的办理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陈某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后,假如他没有坦白装病的事实,公安机关在侦查完毕后,将包括鉴定意见在内的所有证据移交检察机关进行公诉审查时,则检察机关有可能会依据无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意见,对陈某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这样,陈某就有可能逃避刑罚制裁,仅仅面临强制医疗的后果。

  精神鉴定是判定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司法公信。南京宝马案精神鉴定出来后,“精神病很难伪装”的鉴定专家论断言犹在耳,但陈某的鉴定无情地与专家的论断背道而驰。事实证明,伪装成精神病并通过鉴定被判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并非天方夜谭,也非主观猜测。

  精神鉴定意见是认识的结果,是鉴定人作为精神病专家对精神问题的认识,这是一种主客观相互交织的复杂认识活动。而从目前司法实践中来看,精神鉴定领域的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多次鉴定的结论不一致的问题相当严重。这不只给司法采信提出了挑战,更会削弱司法采信后裁判的公信力。

  2007年,司法部出台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但鉴定机构之间相互都是平等的主体,各个机构之间的鉴定意见打架时如何处理,并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最后这些难题就都交给了法官,由法官在法庭上来通过质证认定其效力。这种现状必须尽快予以解决。一方面,要在严格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资质认证的前提下,强化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责任,对明显错误的鉴定,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建立冲突鉴定的解决机制,精神领域的专业性问题还是由这一领域的专家来解决,由法官来解决这种冲突,这是为难法官,也是精神鉴定在为难司法。许辉(法律工作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