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新闻雷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它山堰申遗成功

成为宁波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它山堰庙会活动中,人们纪念唐代创建“它山堰”的县令王元暐。(资料图片) 记者 王鹏 通讯员 陈科峰 摄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鄞州区水利局局长谢赛定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从此,位于鄞州区鄞江镇的千年它山堰,成为宁波市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它山堰因此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这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将淡水与咸水分流,灌溉着鄞西平原24万亩良田,功不可没。

  而在过去的漫长光阴里,它卑处一隅,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默默守护一方水土。

  江水无言,静静流淌,波光里满是岁月的褶皱。它山堰的故事,历尽千年沉浮,久唱不衰。

  记者 樊卓婧 陈也喆 通讯员 石婉羚 

  它山堰进入

  第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它山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凝结着一代又一代鄞江人的情感,它能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老祖宗的馈赠,也是现代人努力保护的结果。所以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在法国现场的鄞江镇副镇长周风云很感慨。

  记者了解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国际灌排委员会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而设立,自201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评选。每年由各国委员会组织申报,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国际执行理事会投票通过后正式列入遗产名录。

  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17处,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中国国内共有4处,分别是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今年为第二批,共评定16处,其中中国3处,除了宁波的它山堰外,还有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安徽寿县芍陂。

  评选专家给予它山堰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它山堰延续使用1000多年,发挥灌溉、排涝、城市防洪和城市环境用水等作用,是中国传统灌溉工程管理的典型代表、水利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典范。

  第一年申报没成功

  第二年做了大量准备,终于成功了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鄞州区鄞江镇政府农业农村办公室,采访了参与它山堰申遗全过程的工作人员方铁龙。

  方铁龙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鄞江镇从2013年就接到任务,开始准备,但是那一年时间太仓促,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第一届评选落选了。

  2014年,他们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走访了专家学者,搜集了各种史料,还专门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拍摄了10分钟的宣传短片,终于申遗成功了。

  它山堰为什么能申遗成功?

  方铁龙把申报材料拿给记者看,他告诉记者,它山堰申遗成功,是因为一些不可思议的原因:

  1.它山堰的堰体结构主体为条石砌筑,并用铁、榫相连,增加堰体的整体性。

  2.堰体上游覆盖大片石板,减少上游来水对堰体的冲刷,保持它山堰的稳定性。

  3.它山堰堰体厚度采用中间厚、两边薄,增大河床中央堰体的强度。

  4.堰底向上游倾斜,增加抗滑稳定性。这在同时期国内外的古代坝工建设中尚属首创。

  5.它山堰的堰体长达100多米,形成一个微拱的弧形,这样可减轻对两岸的冲刷并保护堰体稳定性。

  古人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很多做法竟然与现代土力学原理相符。

  浩大工程成就一个鱼米之乡

  为什么要修它山堰?那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鄞江镇的来源说起。

  史书记载,1600多年前的东晋王朝,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抵御农民起义,朝廷在三江口建立了一个扼守大浃江(甬江)的要塞,并将姚江旁乍浦的句(勾)章城迁到了鄞江旁的小溪,这个美丽的江南小镇,从此变成了地域政治、经济中心。

  鄞江将小镇一分为二,沿岸原本有一座小山,与众山相对峙,因为没有其它山与之相连,故名“它山”。源自四明山的樟溪流过鄞江后,一支流入鄞江,一支流入南塘河。

  过去,老百姓都说鄞江水是宝水,用它灌溉田地,不用施肥都能丰收,可是鄞江没有分支,一直通到海,宝水就白白浪费了。一直到1180年之前,唐朝太和(827年~835年)年间,来了一个叫王元暐的县令,这个想干点实事的官员在它山旁造一座大堰,拦截鄞江。

  可是水流湍急,江面太宽,造大堰谈何容易?松木桩打下去,在水流漩涡中松动倾斜,随水冲走,这样打了三天三夜,一根都没打牢。

  最后,据说是牺牲了十个青壮年的血肉之躯,才完成打桩。它山庙里至今还塑着为民造福的十兄弟像。

  这座在它山之南铺巨大条石筑成的大堰,截断鄞江,阻挡咸水,留住淡水以浇灌鄞西十万亩农田,解甬城之干涸。洪涝之时又将七分之水排入鄞江,旱涝无常的土地从此变成了鱼米之乡。

  这个浩大的工程就是它山堰,后来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齐名,成我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它稳稳当当地造福了千年,至今还在为无数人输送汩汩清流。

  水利考证发现,它山堰拦河坝为中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

  历经千年的它山堰为何没有损毁?鄞江文保人士张镇忠介绍说,除了历代的维护以外,其自身的科学设计也起了很大作用,堰体向下游有5度的倾斜,提高了水平抗滑能力。较近代坝基倾斜理论提出早1000余年,堪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此外,堰体内筑有黏土夹砂层,提高了堰坝的防渗性;堰体纵截面采用梯形设计,更能抵抗江水的冲刷。

  目前,它山堰仍基本保留当年的工程体系,灌溉面积20多万亩,受益范围遍及鄞州西部平原7个乡镇、159个村庄、20多万人。

  它山堰申遗成功,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鄞江镇党委副书记许骥说,一直以来,它山堰是鄞州人乃至宁波人的骄傲。它山堰的建成,滋润鄞西平原,塑造了今天宁波的城市格局,也就是老话说的“堰成成甬”。

  眼下,鄞江古镇保护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当地政府把“它山堰”当做一张金名片,在旅游开发、农产品推介、文化活动策划等诸多方面,都做了文章,比如规划中的宁波水利博物馆,畅销多年的它山堰白茶及系列农副产品,延续千年的“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它山庙会等等。

  其实,它山堰已然根植人心,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古水利工程遗迹,而是集经济、社会、文化多元价值于一身,属于全体宁波人的历史人文地标。申遗的成功,在它山堰的存在史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必然也会对鄞江的古镇保护开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鄞江要做的是继续紧扣“风情古镇、山水小城”这个主旨,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保护好宁波人的这件大宝贝,并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个响当当的名号,进一步提升鄞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来鄞江这片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地方旅游、居住和创业。

  ■文保专家点评

  杨古城

  (文保专家,古村研究者)

  

  古人视它山堰为命脉,它更应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因此申遗成功后我们更该重视精神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了。

  

  

  谢国旗

  (鄞州区文管办主任)

  

  去年,大运河宁波段申报非遗成功,成为宁波唯一的世界遗产。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遗产,宁波只是其中的一段。如今它山堰成为世界遗产,是完完整整属于宁波的,它的意义更为重大。

  下一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遗迹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山堰的申遗成功,使得宁波的水利灌溉,得到世界的认可,对于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极大的帮助。

  它山堰申遗成功了,对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原本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对它有静止的保护;第二,对它山堰下游的水域,也要进行活态的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山堰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