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效平在家中的阳台上侍弄花草。 |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这首《你是我的眼》曾唱红大江南北。对家住海曙区段塘街道新典社区的盲人陈效平来说,歌曲里的一字一句,唱出的都是他的心声。 昨天是第32个国际盲人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宁波市残疾人达36.6万人,其中视力残疾有4.8万人,他们大多从事保健按摩职业,但陈效平却是特例。 44岁的陈效平长得儒雅阳光,一双眼睛虽然不能视物,但看起来也是明亮清澈。陈效平一直一个人生活,不但能自己洗衣收拾,还能用耳朵在电脑上“听音”炒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专注于写作的他,还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怎么才能找到一双属于陈效平的“眼睛”———帮他找到人生的伴侣?海曙区残联找到东南商报,想在盲人节这个时间点,帮他合计合计这事儿。 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毛一波 陈亮 重生:“没有视力但还有听力啊” 昨天上午,记者在海曙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雪君的带领下,来到了陈效平家。百余平方米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秋日的馥郁桂花香通过窗户不断渗透进来,阳光照耀在靠墙那一面大大的书架上……这里干净文气得简直不像一个盲人的家。 说起眼疾,陈效平微笑着淡然地回忆说,12年前因为一次突发事故而双目失明,一级全盲的他如今仅剩下些微的光感,“知道你们来,但只能看到影子,人的面目、身形看不确切。”摸索着,陈效平倒水、斟茶,熟稔利落。 “以前正常的时候,我听人说,失明是所有残疾中最痛苦的。现在可算是体会到了。”陈效平说,他也曾深陷失明的阴影里一直走不出来,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促使他走出低谷的是一项儿时的兴趣爱好。“我从小喜欢写作,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家里也有近千本藏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陈效平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了会计行业,“那时觉得没当成作家很遗憾,但兴趣爱好一直都在,每天都会看看书。” 失明后,陈效平觉得人生没了希望,把所有的藏书送给了亲朋好友,自己只留了个收音机。“没有工作,只有一片黑暗,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只能用耳朵听听收音机。” 有一次,电台播出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陈效平曾读过这部小说,用耳朵重温时,他脑中灵光一闪———“对呀,没有视力还有听力,我可以用耳朵继续阅读!”这个瞬间产生的念头,最终让他走出颓废并重新找回了人生的自信。 起初,陈效平不断托家人购买文学作品的录音带,每天如饥似渴地倾听。但久而久之,可供选择的录音带越来越少。后来,他找到了一款专供盲人使用的读屏软件,通过读屏软件,他学会了电脑操作,开始用耳朵重新与文学相伴。 写作:每年30万字出版量的高产作家 在日复一日的听书中,陈效平萌发了创作的冲动。“失明后,我的心反倒静了下来,没了烦躁感。”初次创作,陈效平花3个月时间写了一部8万多字的长篇武侠小说。 从这里起步,陈效平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不断前进,两年前凭借小说《挖出来的风波》及其在民间文学创作中的综合成就,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新故事创作奖,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5位民间文学作家。(注:“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最高奖项。) 现在,陈效平的工作效率基本保持在每年30万字的出版量。“《故事会》、《故事林》、《今古传奇》、《山海经》……国内主流的故事刊物,几乎都刊出过我的作品或有专栏约稿。”记者算了下,平均下来,每个月要有2万多字的出版量,对于任何一个文字工作者而言,这都可以称得上是高产。 “有时一些作品得了奖,对方来电需要出席颁奖礼,但我一般都很抱歉地回答,身体不方便。经不住对方细问,我就说出自己是盲人的事情,对方难以置信。”陈效平说,既然选择了作家这条路,就要用作品来说话,看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至于自己的故事,还是少说为宜。“就算到现在,很多合作的杂志主编也都不知道我的身体状况呢!” 对一个盲人而言,要写出一本书,究竟有多艰难?陈效平说,先要五笔盲打,再用口播的形式反复听自己是否打错字了,有时候一些多音字还真让他犯了难。 针对这个难题,陈效平总结了若干破解方法。遇到吃不准的同音字,就打与之相关的词语或成语,然后将需要的这个字单独挑出来。或者,他把要打的这个字放到百度中去搜索,根据相关内容确定对错……“可以说,同样写1万字,我花的精力比人家要多好几倍。” 生活:打扫、养花、炒股、玩QQ,样样没问题 尽管是不太需要出门的纯正“宅男”,但陈效平还是保持着每天早起早睡的习惯。7点起床,8点多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了。一日三餐,都由住在3公里外的母亲前来料理,“一般隔一天来一次,煮几个菜,够我一个人吃两天的。” 而出人意料的是,家里收拾得如此干净整洁,竟全出自陈效平之手。“打扫擦地、洗衣蒸饭都是我自己来,通过光线判断,太阳好了就挂出去,天阴了就收回来。” 打开电脑,除了写作、阅读类工具,记者发现腾讯QQ、炒股软件竟也安装在陈效平的桌面上。“通过读屏软件,可以把屏幕上的信息转化成文字,再转化成语言,很简单的。” 现在陈效平的“朋友圈”基本就是两类人:文学圈的新朋友和以前同事朋友等老朋友,大多依靠QQ联系。作为一个1997年就开了户的老股民,陈效平熟练地点开他的自选股,敲击键盘输入某支股票代码,语言报送称,该股即时价为26.87元。“现在基本不太看了,有的股亏得比较多,也就丢那里不管了。” 秋日暖阳斜斜地照进来,阳台上一盆石榴、一盆太阳花为陈效平一个人的家增添了不少生气。从洗衣槽边拿起可乐瓶,他半蹲下为它们浇水。 “别看它们长得不太茂盛,但都已经长了十几二十年了,是我外婆还健在时就养下的,这么多年一直没舍得丢下。”小小一盆太阳花,生得饱满结实。“冬天时都枯萎了,还以为死掉,没想到春天来了又活过来。生命真是很坚强,给我很多触动。” 在残疾人中,陈效平自强不息的故事鼓舞了很多人,但他的个人问题却一直是李雪君的一块心病,“这么好的人,真希望他不再孤单下去。” 陈效平现在的工作单位是海曙区房管处,因病离岗休养,有稳定的收入。李雪君说,“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的情况,最好对方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有一定文化,能帮忙填填表格,带着陈老师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什么本地人、外地人、离异与否、收入高低,都不重要的。” 李雪君表示,如果有合适的人选自荐,可以致电海曙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0574-87006214),服务中心很乐意当这个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