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关注企业,关注民生。由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宁波市民企发展服务中心共同搭建的“信用亮相台”栏目正式和大家见面了。栏目将及时向广大读者传递信用宁波建设的最新情况,报告诚信典范和失信黑榜,并不断推出企业遇到过的各种诈骗案例,提供防骗技巧和相关对策参考。 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过诚信好故事,或者骗局骗术,尤其是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碰到的诈骗故事,都请告诉我们,与大家分享。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诚信篱墙。 栏目热线电话:81850000、28900088。 “我们单位的收款账户被人改了,这钱到别人账户了……” “有人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国外订单,要我们注册域名,交了钱,怎么没了下文……” “有一家企业说帮我去工商注册,结果拿了钱跑路了,我该怎么办……” 这样的烦心事,发生在你我身边,怎么办?今天,我们整理了5个骗局案例,给您提个醒。 ●骗局一 声称介绍国外订单,收取域名注册开发费 A公司是宁海一家外贸生产型企业,接到自称是宁波高新区某网络技术公司的业务电话,称其拥有许多国外订单资源,前期没有业务成本开销,可在订单签订后分成。在吸引企业“上钩”后,询问宁海这家企业有无域名注册,提出2万元的域名注册开发费用,以便于业务订单的线上签订。 宁海这家企业为此埋单后,却迟迟不见业绩产生,心生疑问,在追究其责时发现共同被骗的不止自己一家公司。 支招:当事人如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谎言,以免造成财产损失。企业之所以上当,主要是因为对域名缺乏基本的认知。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咨询相关专业的、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公司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企业可以登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址为www.cnnic.net.cn),查询服务商相关情况,选择信誉良好的注册商进行注册。 ●骗局二 入侵企业电子邮箱,篡改收款账户 徐小姐是宁波某外贸公司的财务。该公司主要对外业务为摩托车等零配件出口,与南非公司有长期业务往来。黑客通过入侵外贸公司的电子邮箱,篡改收款账户,将南非公司打款转移至篡改账户名下,合作双方均浑然不知。在向南非公司催款时才惊觉问题,但为时已晚。 支招:要提高对此类犯罪的防范意识,主动开展对国外贸易伙伴的宣传、提示,并切实加强对本单位电子邮箱的安全管理措施,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跨国资金往来的安全渠道和程序,汇款前对电话、传真或其他方式进行认真确认,尽最大可能地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 ●骗局三 套上科技外衣,“关键词诈骗”来势汹汹 宁波某零配件加工公司的老板早先在网站上注册过关键词,扩大网络搜索,用于业务拓展。后来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家网络公司的来电,声称有买家愿意出巨资购买这些关键词,但关键词的转让,需要先制作一个“B2C商城”网站,大概收取费用5万元。 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该老板就近选择了杭州的一家单位,并亲赴实地考察,见确实有该单位存在,并颇具规模后,放宽心打款用于所谓的“B2C商城”网站制作。一段时间后杳无音讯,再去联络时,该单位称没有这回事,办理该业务的人员早已离职。 支招:公众其实对“关键词”了解甚少,更不清楚“关键词”如何注册、管理和转让。犯罪分子正是利用普通公众对“关键词”的不甚了解,诱骗被害人,由此赚取数额不菲的注册费和维护费。大多数企业以投资为目的持有“关键词”,且投机心理明显,安全和防范意识较差,最终被犯罪分子蒙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企业在进行交易时,不要轻信少付出高回报的利益诱惑,随时备有戒心,以防落入骗子圈套。 ●骗局四 企业老板陷“贷款短信”骗局,被骗34万元 宁波人王先生(化名),在某市场做水产买卖,虽然经营时间不长,但生意还可以。几年前,王先生打算买一块地,由于资金上存在50万元的缺口,便忙着四处筹款。正在王先生犯愁的时候,一条陌生的短信让筹款有了转机。短信中的这家“深圳市星日投资有限公司”表示,可以帮助客户从银行贷到款无需抵押、担保。按照对方提示,王先生在慈溪某银行开通了一张借记卡。在与“星日公司”的多次联系中,王先生被告知,为了让银行相信他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按期还款,需要他往银行卡中存入一笔钱。在办卡半个月后,王先生分两次共存入34万元。但是就在存钱当晚9点左右,王先生手机短信声连响两次。看完后,王先生吓出一身冷汗,账户中33.9万多元款项已被人分两次转出,卡中余额只剩207元。 支招:骗子抓住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窘境实施诈骗,且作案成功率比较高。警方提醒,企业如果出现资金紧张,应该到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即使要验证经济状况,相关金融机构也会让你提供正规的文件材料,而不会通过查询银行卡金额多少来判断。同样,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任何时候都不要透露给陌生人,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骗局五 “老板”QQ催款,财务仓促转账 两企业被骗128万元 “公司账号有多少钱?转账68万元到蒋某账号上。”6月16日上午,某公司出纳李丽(化名)一上班就收到公司老板邵某的QQ留言。恰巧,公司负责人冷某也发信息让李丽转账给蒋某。与公司会计核对后,会计告知公司确实欠蒋某钱。于是,两人很快就将钱转了出去。事后,两人向公司领导汇报,方知被骗,遂报警。 同样的骗术在镇海庄市另一家企业上演。6月18日下午,刚上班的陈玲(化名)在QQ上收到公司老板留言:向东莞市一家电子有限公司汇款6.8万元。陈玲准备到老板办公室核对。老板刚好不在,陈玲没多想就通过网银把钱转给对方账户。 临近下班,陈玲的QQ再次收到公司老板留言,让她向深圳一贸易公司汇款60万元。陈玲打电话向老板确认,但电话未接通,于是,她又通过网银汇出60万元。陈玲汇款后,该公司老板手机马上收到汇款短信,就打电话询问,此时第二笔60万元汇款已交易成功,陈玲这才发现被骗。而第一笔汇出的6.8万元,由于对方账户问题,银行并未授权转账,截至报警时还未汇款成功。 支招:两企业受骗,共同问题都在于财务人员未按规范向领导当面核实转款信息,领导层也没有按规范沟通。涉及财务时,财务人员应与领导当面确认转款信息,或者打电话确认。 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 张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