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市民教育工程给外来人员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各族人民共建和谐新家园。(资料图片) |
北仑区社区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着北仑社区教育人踏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方式、惠民的工作目标,近年来,北仑区社区教育显现出均衡优质高效的发展趋势,各项荣誉纷至沓来:2008年评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有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2个全国创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多项经验在各级社区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社区教育示范辐射作用获广泛认可…… 如今,在不断发展与摸索的过程中,北仑社区教育依照实际情况,不但把各项工作做强、做实,更是走出了一系列活力新路子。 吴 彦 闻晓明 看投入>>> 确保人财物投入 夯实社区教育发展基础 北仑区通过财政划拨、部门统筹、社会捐助、个人出资四条渠道落实社区教育经费,根据区委、区府文件规定,北仑区社区教育经费以常住人口人均5元(含登记在册外来人口)标准投入,全年投入365万,区财政予以保证。各街道(镇)按辖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3元予以配套。区政府还安排600万元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专项经费;安排400万元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即新北仑人)的教育培训经费。社区教育成员单位也都有一定经费用于社区教育,区内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教育培训。上述实际投入社区教育经费人均15元以上。 北仑区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育运行网络。为满足居民就近学习的愿望,构建起了十分钟教育学习服务圈。目前,有区社区教育学院、区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早教中心各1所,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9所,市(村)民及企业职工培训学校336所,假日学校78所,社区教育科普基地12个、文化传承基地16个、教育实践基地18个。同时,各街镇还设立了各类社区教育学校。全区社区教育基地总建筑面积达69481平方米。近三年,区、街道(镇)累计投入4585万元添置教育教学设备,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社区教育基地的设施条件和办学面貌。 北仑区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并推动其开放共享。目前,区域内三类场所资源,一是各级各类中小学、成人学校和大学,二是各类文化活动场所,三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资源开放率100%,187家企业的教育资源做到开放共享。同时,加强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联姻,建立了一批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基地,让青少年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人才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北仑区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满足了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每年还实施讲师团、志愿者登记工作,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加强业务培训常态化管理,每年开展2~3次专题培训,培训率100%。 看举措>>> 运用多种教育形式 满足各类人群需求 多年来,北仑区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人人能学有所成并乐在其中。 一位负责人举例说,例如,面向学龄前儿童,2002年北仑区启动了“托幼一体化”工程,大力发展早期教育事业。2013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目前,全区形成了整体规划、系统发展的区域性早教体系,开创了正规和非正规早期教育形式并存、研究和发展并举的新局面。 专门为青少年开设的78所“假日学校”,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充实、趣味度假的有益场所。假日学校覆盖了全区各个街道(镇)和重点行政村的市(村)民学校,建立了以“五老”志愿者为基础,以专业人员为骨干,以在校大学生为补充,比较稳定的千余人的教师队伍。在这里,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防科技知识讲座、技能技巧培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以及为贫困生捐赠书籍、“阳光书屋”读书活动,每年吸纳近5000名青少年参与。宁波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在全市300个社区(行政村)推广北仑柴桥“假日学校”经验。 又如,面向从业成人,主要为其更新知识技能。每年安排600万专项资金,帮助农民提高技能、转岗就业,年培训人数在1.2万人以上。通过订单式培训,校企联合办学,企业职工年培训率超60%。还实施残疾人素质教育工程,建立“残疾人素质教育工程资源站”,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各类主题活动,同样令市民颇为受益。 开展“千百万”工程送教进社区。“千百万”工程是指组织千余名学校教师,深入百余所社区教育学校义务送教,使数十万居民获得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该工程已经发放25种教育科普资料,惠及17000多人次市民参与,呈现了“你选我教,共同发展”的新气象。 持续十年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周。自2005年以来,每年一次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周,每次开展教育活动均在20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 所有街镇举办社区教育大讲堂。2009年,在全区设立了区级及街镇社区教育大讲堂,采取菜单式服务。 另外,北仑区还打破时空限制,利用网络平台开拓学习途径。北仑终身学习网搭建了一个集课程学习、数据统计、学分兑换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在线学习平台,平台可同时支持1万人在线学习,2000人在线视频学习,形成了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双向互动的良好态势。 看特色>>> 精心打造新市民品牌 摘得全国社教大奖 北仑区登记在册的新北仑人已逾46万,是宁波市外来人口最早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县(区)。为此,北仑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新市民教育工程,帮助新北仑人更好地融入北仑社会。 2009年,建立起了“新北仑人学习之家”,在区社区教育学院建立“新北仑人学习之家”总部,各街道(镇)建立分部9个,社区(村)建立学习点44个,设立专门的活动场所、图书室、展览室和特色文化展示厅,各分部和教学点活动场所都配备了活动器材,图书近7万册,各类报刊杂志50余种。 “在这里,大伙儿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新北仑人成功创业优秀事迹,多样化的活动为新北仑人的就业和融入社会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新北仑人学习之家一位负责人说。 新北仑人除了能在“新北仑人学习之家”学习提升,还能享受到各种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包括安全生产教育,文明道德教育,制教育、婚育课堂等,为其提高技术,提升素质。 为了满足新市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社区学院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努力:编写课程。已编写的文本课程包括公民素养类、文化传承类等公共教材100余本。同时,以北仑终身学习网为平台,构建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网络课程体系,目前,共有网上课程4017余门,课程内容涉及文化科普、岗位技能、养生保健等,基本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需求。其中“港城微课堂”开设了86门微课程,视频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极大满足了市民个性化学习需求,收到了平台用户的广泛好评。截至2015年9月,微课程视频点击数达到20余万次。 为帮助新市民融入本地社会,北仑区还定期举办“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新北仑人’运动会”,“北仑今昔”乡土知识竞赛等20余项活动,吸引了大量新市民的参与,增强了他们对新生活区的亲近感、归属感。全区还设立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专项资金,年投入300余万,使这些子女受到同等教育待遇。 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北仑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新市民教育产生了显著的成效,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逐年提升。2014年,全区新市民参与教育培训和专题活动达37万人次,帮助2万余名失地农民、转岗就业人员重新就业。新市民还自发成立了多个公益性组织,把关爱与温暖送给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让下一代接受阳光服务,健康地成长。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培育,新市民教育已成为北仑社区教育温暖民心、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和谐建设工程,其经验先后在大连、上海举办的全国社区教育会议上交流,科研成果获全国社区教育成果二等奖,“新北仑人学习之家”和谐工程项目被评为省优秀实验项目。 看成果>>> 居民综合素质提升快 学习型城市建设氛围浓 北仑区社区教育覆盖面呈逐年扩大态势。全区市(村)民培训总人数从2010年的33.23万人次,提高到2014年的57.5万人次,培训受益人数大幅度提升。2013-2015共扫除文盲5300余人,文盲比例下降为2%以下,全员培训率从2010年的51.1%提高到2014年的84.5%,为北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社区群众的学习热情、市(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都获得明显提高,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性、扶贫帮困、参加公益活动等公民素质有较大提高,市民终身学习观念有明显增强,求知欲有明显增加,市民的知识和技能都有明显提高。 根据2012年5月开展的全区社区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社区居民经常参与活动的占91.3%,对社区教育比较满意、满意的占89.6%。 2007年以来,北仑区以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启动了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如今,全区共有学习型单位225个(含学习型党政机关58个)、学习型街道(乡镇)9个、学习型社区52个、学习型企业340个、学习型行政村147个、学习型家庭43927家、学习型社团11个,营造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了学习型北仑建设进程。 未来,北仑区将继续探索符合实际的社区教育新路子,使社区教育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公民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