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的偶遇 他常常晃动着红酒杯,与国外友人举杯品酒,也常烹茶闻香,与人畅谈文学、佛教文化。拥有国际贸易、进口红酒等多家公司的沙力,可以说,是一位人脉颇广的成功企业家。 然而,一次飞机上的偶遇,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6年,沙力坐飞机,从上海到北京。一旁上来一位儒雅的老者,一身黑色的中式西装,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气度不凡。 沙力有些好奇,攀谈起来,这才发现这位老先生竟是大名鼎鼎的西南作家李宽定。 上世纪80年代,电影《良家妇女》让李宽定名噪一时。但是,他如今的身份是贵阳最大的陵园———海天园的主人、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 一位文人,竟然放弃自己的生花妙笔,转而从事殡葬业,沙力对此惊叹不已。 李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必有一死,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葬礼,人生的终点都是孝葬。 末了,李先生还邀请沙力去海天园走走。 李先生那天说的话,给了沙力很大的触动。殡葬业,是他此前从来没想过的行业。也因为那天的偶遇,沙力在心里重重地记下了一笔。 海天园的启发 为了考察市场,那年的全国殡葬展览会,沙力特意参加了。在会上,他竟然又遇到了李宽定。 这一次,李先生正式邀请他参观海天园。 沙力回忆说,那天他踏进海天园,就像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园林。亭台花木,桃花灼灼,老人在石凳上盘腿下象棋,小情侣在繁花间拍婚纱照,孩子在游泳池边嬉戏。沿着一湾池水而建的,是展现贵州历代名人的文化长廊,给人一种强烈的厚重感。 沙力看呆了。李先生走了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不要再去外面订客房了,今天就住在海天园吧。” “住在陵园里?”沙力有些惊讶。 李先生解释:“山坡的西侧是一个庄园,里面有客房、餐厅和烧烤场,海天园就是一个集陵园、公园、庄园于一体的山水佳处。” 沙力回宁波后,开始筹备陵园的创建事宜。他把李先生请来做股东,同泰嘉陵的创始团队就是李先生带来的。 不仅如此,沙力还考察了国内外的著名公墓:巴黎的拉雪兹神甫公墓、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以及上海的福寿园、青岛的福宁园、湖州的枫树林……那些公墓都是观光旅游景点,有园林景观,有艺术雕塑,有关于名人志士的传说故事……几乎就是当地的历史文化纪念馆。 然而,沙力筹建陵园,家人和朋友们都不看好,甚至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件挺忌讳的事。 “一座城市,老百姓离不开生老病死,总要有人来做这件事,做好这件事,我认为每个人的最后一程都应该得到尊严与圆满。”沙力说。 第一朵莲花 2008年的春天,同泰嘉陵在云雾笼林间建成。 入住同泰嘉陵的第一个人,是一位母亲,她长眠于莲花心灯下。说起来,有个感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找到陵园说:“我妈妈去世了,我还在读书,家里没有钱,能不能便宜一点,我只有2万元。” 当时,一个墓位的价格是4万元,工作人员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男孩一连来了三次。第三次来的时候,沙力接待了他。 男孩声泪俱下地说:“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妈妈一个人把我拉扯大,我们母子感情很深。我很喜欢这里的风景,我相信妈妈也会喜欢的。如果她的归宿在这里,她一定会开心的。” 沙力听了这番话,很感动,觉得这个小伙子是孝子,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小伙子给母亲挑了一个莲花心灯,放在母亲的墓前,他希望母亲走得光明安详。 小伙子还亲手写了碑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再好的笔,也写不尽我心中的悲。” 沙力说,相比这个孝顺乖巧的小伙子,有些年轻人却做得有些过分。他们开着豪车来挑墓,神色匆匆,就像是办一件交差的公事:“哎,给我妈挑个最便宜的位置。” “守在生命的尽处,看到人生的百态。”沙力说。 王重光的遗言 王重光先生是宁波民间著名的文化学者。几年前,王先生跟随一个文化团队来园区参观。 沙力久仰王先生大名,他们就这样相识了。交谈中,王先生说:“我跟你有缘分,我也是研究陵园的,专门研究中国帝陵。” 王先生跑遍了全国所有的帝陵,北京定陵、清东陵、秦汉唐古墓陵等200多处。 一位退休的老人自费考察,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饿了啃一口馒头,渴了掬一捧溪水。曾不知多少次晕倒在陵前,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危险的一次,是在山西临汾考察尧帝陵时,行走在杂草丛生的荒冢里,不小心跌落人迹罕至的深谷,差点把命丢掉。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王重光先生写下了30多万字的《中国帝陵》。 王先生得了重病,沙力去家里看望他,鼓励他笑对人生。同是研究陵墓的人,王先生对生死早已看透。 王先生曾说过,生命是一个过程,这过程有黯淡,也有辉煌。所以他并不怕死,也曾一度战胜病魔,从病榻上起来,四处讲学,著书立说。 然而,2014年深秋,他还是走了。 他生前曾说过,墓志铭上只写一句话:“《中国帝陵》的作者:王重光和陈爱娣。” 陈爱娣是王重光先生的夫人,温柔贤淑,始终陪伴着丈夫。王先生去世后,沙力满足了他的心愿,还将墓碑建成一本摊开的书本的样子。他知道,王先生去另一个世界,一定也喜欢看书、著书。 陈爱娣后来对沙力说:“老头子生前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来得及给你写一本书,一本关于同泰嘉陵生死文化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