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闻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力:建一座人生百年后的“天一阁”

  抗战纪念馆
江南院落般的布局
(部分图片由沙力先生提供)

  沙力,1969年生于宁波镇海。宁波市同泰嘉陵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浙江大学经济学与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双硕士。宁波市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国殡葬协会科技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

  沙力创建的同泰嘉陵,是宁波市首个江南园林式人文陵园,全国首批四家殡葬改革示范单位之一。

  ●名片

  为周训典建纪念馆

  2013年,有人委托同泰嘉陵做周氏家谱。做家谱的时候,沙力发现,家住大沙泥街90号的周训典,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物。

  他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成员,是空战英雄,曾获美国罗斯福总统颁发的“优异飞行十字勋章”。他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的专机机长,多次接送邓小平、刘伯承、彭德怀、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

  然而,“文革”中,他被迫害致死。起初,他的遗体被埋在四川的飞机跑道边上,连棺材也没有,只是一层薄土覆盖。

  后来,家人把他安葬在宁波五乡宝幢,墓穴很旧,也很冷。

  沙力不仅给他安排了墓位,还为他建了个人纪念馆,请雕塑家为他塑像。

  周训典家人把他生前遗物捐赠给纪念馆,沙力双手接过这些传承烈士遗志的物件,神情凝重。

  这不是普通的遗物,是从历史的厚幕中穿越而来的民族精神。

  沙力发现,不少宁波籍的名人因为种种原因,逝世以后无法归乡。

  被称为“上海滩最后的大小姐”的严幼韵,是宁波庄桥人,她已有110岁。她曾经是复旦大学的首届女生,是战乱时期外交官的夫人,是整个近代史的见证人。

  沙力特意辗转找到严幼韵的家人,希望这位尊贵的大小姐能够归根宁波。不巧的是,上海的一家墓园已早先一步做了工作。

  2014年,邵逸夫先生逝世后,沙力通过政协提案等多种方式奔走呼吁,希望邵先生叶落归根。尽管目前未能如愿,但沙力仍未死心,始终努力着。

  还有“四明女儿”应唯鲁,国难当头,她奔赴延安,成为了抗日战地女记者,以笔代枪,在汤各庄事变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

  70年来,她一直沉睡在太行山下。沙力听闻她的感人事迹后,找到她的家人,为她免费提供一块墓地,让她魂归故里,并计划在明年清明前夕为她举行入葬仪式。

  抗战老兵纪念园

  繁忙的工作之余,沙力常常去看望抗战老兵,他自己也成了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沙力在同泰嘉陵开辟出一处青草茵茵的地方,为抗战老兵免费提供集体归宿。

  今年6月30日,“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荣获宁波十佳公益项目。

  主持人在台上问:“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能在9月3日阅兵前建成吗?”

  “能!砸锅卖铁也要把它建成。”沙力重重地回答。

  8月28日,浙东抗战老兵纪念园举行开园仪式,9位抗战老兵在纪念园里入葬。

  70年前,他们还是青葱少年,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奔赴战场杀敌。他们的很多袍泽再也没有回来。能够回到故乡的,大多带着一身伤残。

  沙力给他们提供了一处体面的归宿。他们的亲戚赶来时,泣不成声。

  对沙力来说,最大嘉奖是老同志们的一句句肯定:“沙总啊,你真的做了一件好事。”

  听到这样的话,所有的苦累和委屈都烟消云散了。如今,这里已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住宁波的根脉

  微信上有个段子:人人都在玩手机,几年后,墓碑上只刻二维码。路过的时候,拿出手机扫一扫,一生的故事就出来了,爱过谁,恨过谁,还牵挂着谁,这才叫“扫墓”。

  看过这个段子的人,会心一笑,就翻过去了。

  沙力有心,把这个段子变成了现实。

  他将二维码镶嵌在墓碑上,为每一位逝者制作网上生命纪念馆。只要扫一扫二维码,逝者的一生就会在你面前打开。

  沙力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选择海葬、壁葬、草坪葬、树葬等生态葬的逝者亲人,也能找到情感寄托。

  扫墓的人,还可以在网上祈祷、献花、点烛、上香,那一句句留言,是亲人朋友的追思。

  比如名人专区中的赵安中纪念馆,在同泰嘉陵内有白墙黑瓦的纪念馆,在网上有虚拟的纪念馆,有人留言:“赵爷爷您现在过得好吗?我们想念您。”

  还有“天使奶奶”胡秀芝,她的女儿留言:“妈妈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想念妈妈,愿妈妈在天堂快乐。”

  从前放在心里默念的话,如今可以写下来,永远存留下来。

  每一个生命都有故事。每一个生命都不能忘却。

  在沙力的奔走努力下,安眠于此的人,有饱受枪林弹雨的民族英雄,有无私奉献的园丁,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鞠躬尽瘁的艺术家,有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也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有名望的人逝世,有人为他树碑立传;平凡的老百姓去世,也值得被人铭记。

  70岁的黎叔,每星期去同泰嘉陵看一次老伴。他书法很好,文才也不错,每次来,总是写一首情诗,深情地念一遍,然后烧给老伴。

  老伴喜欢越剧,所以他总拎一台录音机,放在墓前,跟着曲调,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唱完,再说一会儿话,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像黎叔这样的人很多。89岁的翁绍初,每个月都会去同泰陵园看望老伴。

  他们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然而晚年,老伴乳腺癌转移了。他还记得那天挑完墓地,回到病房,凑在她耳边说:“我已经找好了我们的新家,你放心,以后我每个月都来看你,过几年就来陪你。”

  来回3个小时的车程,严寒酷暑,儿女劝阻,两次摔伤,都没阻挡过他履行承诺。

  沙力知道这件事后,每逢老人前往祭扫的日子,都让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全程陪同,有时还派专车接送。

  为了纪念这段感人的爱情,同泰嘉陵为老人拍摄了一部微电影,打动了一个个观影的人。

  沙力一直想做的事,是记录宁波人的历史,留住宁波人的根脉。“如果说有什么野心的话,那就是希望能把同泰嘉陵建成传承生命文化、承载生命记忆的‘天一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