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聘请专业教师 开拓社会课堂

江东区巧妙破解社团导师成长瓶颈

  学员台上演,导师台下评。几天前,江东区“三江群星”市民学习团队成果展上,各学习社团的百余名学员将学习成果化作一幕幕精彩的演出。看着台上学员们投入的演绎,越剧表演社团专业教师陈婉儿倍感欣慰。

  江东区早早地意识到,要想激活市民学习社团,培养社团领头人是关键。为此,为开辟出多条路子为社团导师“充电”,帮助他们摆脱教学瓶颈,提升技艺技能。既让导师的个人特长有了提升的空间,也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更专业的学习成为可能。

  吴彦 陆莉君 庄承婷

  建工作室:

  激活有才干的居民参与社团

  “快点快点,培训马上开始了,可不能迟到呀。”这天正值“三江群星”社团导师工作室专业教师开课的日子,越剧表演社团导师邬世华在家刚放下菜篮子就急匆匆地赶往培训室。自工作室开课来,邬世华可是班里的全勤学员。

  像邬世华一样,在江东区的近300个市民学习社团中,每个社团都有一位领头羊—————社团导师,他们有才干有专长,但由于他们非科班出生,很容易就遇到教学瓶颈。

  为了满足社团导师渴求技艺提升的意愿,2013年,“三江群星”市民学习社团导师工作室应运而生。经过两年的发展,工作室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9个,涉及舞蹈、声乐、越剧、篆刻、萨克斯、摄影等方面。

  每个工作室都聘请了专业教师,为社团导师“充电蓄能”。这些专业教师不少是声望较高的“群众明星”,在行业内小有名气。越剧表演社团培训邀请了原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著名越剧、京剧双栖演员王莉芬,声乐社团教师张满连是宁波市十大青年文化新星,太极社团教师方德定是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裁判……工作室对每位专业教师实行聘任制,定期对其进行评比考核。

  每期社团导师的培训周期为一学期,每周安排一次。社团导师们经过3个月的系统化培训,将回到社团把技艺交给学员。

  拓展阵地:

  打造培训“第二课堂”

  除了向专业老师取经,江东区还不断挖掘培训“第二课堂”,丰富社团导师们的学习阵地。

  2013年底,社团导师培训校外基地在江东区嘉禾颐养院成立。在这里,越剧表演社把越剧表演带到老人身边,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又能进一步改进和丰富自我,实现教学相长。

  不少社团积极“走出去”,通过参加比赛或展演,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开拓视野,追求创新。2014年,越剧、太极、舞蹈等部分社团的导师在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交流会开幕式上精彩亮相,赢得了全国社区教育同仁的点赞。也是在这次演出期间,越剧教唱社团几位导师萌发了自己创编作品的想法,在“师傅”陈婉儿的指导下,原创越剧作品《万众一心同圆梦》诞生,爱心城市等人文情怀融入歌词,唱词、唱腔和表演上更接地气了。

  “越剧教了很多年了,差不多我会的都教给了大伙儿了,能去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实在是太好了,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吧。”社团导师邬世华说。

  江东区社区学院还鼓励深入挖掘和利用社团活动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以学促教。声乐社团导师工作室率先开发了特色教材,分发给各社区,并赠予奉化爱心小学。

  反哺社会:

  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

  “反哺社会,为更多的市民提供公益性教育服务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区社区学院一位负责人介绍,在社团导师经过专业培训后,他们将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入社区,走进企业,把学到的知识、技艺反哺给自己的社团其它成员及更多有需求的市民,这些市民又能辐射和带动他人。

  文史研读社团有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惹人注目。施怀勋和谢丽君今年83岁,参加文史研读已经整整8年。夫妻俩热衷把自己所学带给社区的老人,或聊天文地理,或讲科普养生。他们的乐学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

  如今,越剧社每年都到梁祝公园、镇海等地开展数十场折子戏演出,越剧社在当地小有名气;朝晖社区的许多居民都爱跟着舒金兰学跳健身舞,健身强体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郑玉美带领的新城社区舞蹈社团,把广为盛行的佳木斯操的动作进行分解,耐心地传授给200多名居民,社团成员已由30人发展到50多人,郑阿姨的“粉丝”还在增加……

  据悉,江东区导师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已培训社团导师956名,深入社区反哺、指导学习社团113次,受益群众达到8万余人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