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教育·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找饭碗”到“造饭碗”

浙江工商职院让校园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沃土

  张源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1325班的学生,他在校园里卖过手机配件、做过代理、组织过团购,校园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年,今年终于开起了广告创意策划公司。今年8月,作为宁波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代表,张源还曾远赴台湾进行学习交流。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职业行为的重要环节。院长姚奇富说:“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高校应当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实现从‘找饭碗’到‘造饭碗’的能力转变。”

  吴彦 张冶红

  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2014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专利授权774项,其中学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544项。今年上半年,又申请专利425项,其中学生专利350项……

  一直以来,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实验实训与实践锻炼等方面着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早在2003年,学校就在浙江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就业、创业、职业研究教育中心”。2013年又成立了“三创中心(即创新、创意、创业中心)”,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除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应课程、实践活动及相应学分要求,学院还从不同方面设置了诸如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实验项目、科技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等一系列相关的建设项目,还开展通识创新创业教育、KAB创业培训,全方位搭建平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还先后出台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奖励相关管理办法,为学校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浓

  在浙江工商职院看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

  学校于2002年开始举办校园商品展销会。与一般校园展销会不同的是,从整体策划、筹备分工、招商引资、促销设计到现场管理,全过程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指导。“经过展销会的实战演练,在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深刻体会课程中学过的营销理念、经营管理技巧,并学以致用,锻炼和培养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和创业实战才能。”院长姚奇富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专门推出了融创新创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一体的全校技能运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九届。这场“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运动会,不仅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成果的展示,还为宁波市、浙江省、全国各类技能大赛选送了大批的选手。2013年至2014年,该校学校累计604人次获得宁波市以上奖项253项,其中全国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21项,全国二等奖34项,全国三等奖25项,浙江省特等奖2项。

  学校还与美国通用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GE 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实训室;和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手推出电子商务认证项目,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联合以宁波为主、面向全省的24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和8所职业学校,成立了浙江三江职业教育集团等,打造创新创业精英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涌现

  根据学校对2435家用人单位的调查,这几年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称职率均在93%以上。“是完善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该校党委书记蔡泽伟认为。

  据悉,仅电子商务专业创建的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四年来就累计孵化企业电子商务项目100多家,其中有十余个团队直接与项目一起移交给企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无缝衔接。该模式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业,2015年该专业应届毕业学生创业率达到35%。

  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锻炼,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如2005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林建华,毕业不久便创立了北京深海印象文化传播公司任总经理,期间完成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士兵突击》和《兄弟连》的剪辑工作;2008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杨骄阳,大专毕业后回乡创业,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才24岁的小姑娘已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被评为“2009年浙江省农村十大新闻人物”;2012级学生沈兴秋从大二开始创业做网店店长,已是拥有6个网店的部门经理,2014年完成销售额2600多万元,2015年预计完成销售额将达5000万元,将实现服务费收入100万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