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安石画像 |
 |
县学寺 |
 |
王安石率领民众治理东钱湖雕塑。 |
 |
■相关新闻
|
“最思东山春树霭,更忆南湖秋水波。” 很多年以后,王安石仍在怀念鄞县东吴的太白山水。 鄞县的青山隐隐,钱湖悠悠,成了他诗里梦里,绕不开的影子。 公元1047年,26岁的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三年后,他离开鄞县,也不过29岁。 他是鄞县历史上最年轻的知县。 三年里,他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治理钱湖;经历了初为人父的喜悦,也遭受了丧女之痛。 水色迷蒙,山色苍茫,林木葱茏,三年倏忽而过,却像一个悠长的梦。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俞岚 唯有幽花渡水香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王安石《天童山溪上》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26岁的王安石调任鄞县县令。 去往鄞县的路上,路过杭州,年轻气盛的他,登上飞来峰,写下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后来成了传世名句。 他过姚江,舟行水上,山水江南令他赞叹: 轧轧橹声急,苍苍江日低。 吾行有定止,潮汐自东西。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城。 宋时的鄞县,地域辽阔,江河密布,濒临东海,却连年干旱。 王安石走马上任,向当地老农请教,才明白鄞县并不缺水,只是因为水道和堤防年久失修,不能蓄水,又无法排涝。 王安石生于临川,并不熟悉鄞县的地形,他决定登山临水,尽可能快地熟悉当地民情和地理。 他跋山涉水,日以继夜,十几天行程数百里,沿路劝导农民除葑草,浚湖泥,砌堤堰,置碶闸。 晚上,睡在寺院里;累了,靠在凉亭里休息一会儿;渴了,问老百姓要一口水喝,甚至掬一捧山泉。 他衣裳粗粝,不修边幅,不让人接待,也没有人认出他是当地县令。 谁也不会想到,堂堂一个县太爷,竟然在荒郊野岭里穿梭。 可是王安石并不觉得辛苦,沿途走来,他骨子里涌动的诗情,喷薄而出: 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村村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一个人的长途跋涉,孤苦艰辛,可是那些溪水、老树、幽花,一路陪伴着他,一切都变得诗情画意起来。 王安石是天生的诗人,但他想做一个为民谋福利的好县官。 回来后,他写下数百字的《鄞县经游记》。 宁波第一所学校 治理东钱湖需要大量经费,一半的工程费用得向东钱湖的灌溉受益田户收取,可是这笔钱,对佃农家庭来说,难以承受。 王安石发现,在东钱湖的不远处,比如邱隘、五乡、潘火等地,有许多大财主,他们明明是受益户,却总是隐匿不报。 怎样办呢? 王安石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看到有个妇人正在淘洗谷米,只见河埠头下,糠屑浮在河面上,缓缓地向下游漂去。 他忽然灵光一闪,私下吩咐手下人在东钱湖的堰塘口抛洒大量谷糠,再命人去邱隘等地查看。 谷糠漂浮的地方,就是受益田户。如此一来,他不仅知道了东钱湖的灌溉面积,受益田户的负担也减轻了。 王安石还为鄞县做了一件大事,1048年,他将鄞县孔庙改造成学校,自此“鄞县始有县学”。 当时鄞县的县治设在三江口,孔庙在如今的第一医院附近,因此这也是宁波第一所学校。 他遍访当时的鄞县名士,请杜淳等学问深厚的先生来学校讲课,使鄞县乃至宁波的学风为之一变。 位高权重,能力出众,总有人巴结讨好,可是王安石偏不吃这一套。 有人送来一方砚台,一脸谄媚:“这个宝贝,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听了以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 那人窘得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收起砚台,起身告辞。 因为王安石清廉得有些不近人情,有人在背地里偷偷称他“拗相公”。 死生从此各西东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王安石 《忆鄞女》 王安石的这首《别鄞女》,细细读来,满是苍凉。 皇佑二年(1050年),深秋肃杀。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期限已满,皇书下达,他即将西归都城,赴履新职。 什么时候才能再回鄞地?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他心里最放不下的,是早逝的幼女,也就是“鄞女”。 那是王安石与夫人在鄞县生的第一个女儿,是青山远黛、碧波万里中诞生的爱情结晶。 初到鄞县的那年春天,26岁的王安石当了父亲,自然是喜不自禁。 女儿出生的时候,屋外的木堇花开得正艳。王安石便给她取名为“王堇”,小名“鄞女”。 鄞女聪慧可爱,“未满月而笑,未周岁能言”,王安石夫妇十分疼爱。 然而,庆历八年六月,鄞女忽然生了一场重病,不到2岁便夭折了。 年轻的王安石仿佛苍老了许多,一边是繁杂的公务,一边是满腹的忧伤。 临别鄞县的那一晚,他趁着月色朦胧,泛一叶扁舟,来到河对岸的幼女墓前。 小小的孤坟里,曾是娇语俏音,曾是伶俐可爱,如今只化为黄土垄中的一抔尘埃。 爱女生在鄞县,死在鄞县,永远安眠于鄞县。 王安石在坟前诉说离别。他明白,这是最后一面。从此,父女路远迢迢,各奔东西。 与鄞女告别,也是跟鄞县告别。 没几个时辰,天色渐亮,王安石一身轻装,离开鄞县,上路了。 王安石一路走,一路回头凝望,熟悉的山水,渐渐隐去,他不禁感慨: 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 可怜客子无定宅,一梦三年今复北。 浮云缥缈抱城楼,东望不见空回头。 人间未有归耕处,早晚重来此地游。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个地方,我早晚要回来的。可是山高水长,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鄞县的老百姓却记着他,一代又一代。 老百姓为他建起了经纶阁、实圣庙、灵佑庙、忠应庙、遗爱庙、崇法寺、广利寺、王安石公园等纪念性建筑。 尽管历经沧海桑田,王安石女儿的墓早已无处寻觅。 呼啸呜咽的秋风里,似乎隐藏着千年前,一位父亲对女儿,一个父母官对老百姓,无尽的回望与思念。 昨天,纪录片《变法名相王安石》开机仪式暨“赴千年之约 寻王公遗梦”———2015鄞州区文化毅行活动在鄞州区东吴镇文体中心举行。 《变法名相王安石》将用6集纪录片的篇幅讲述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一生,包括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的其人、其事。 昨天,20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人士参与毅行,重走王安石当年的足迹,了解王安石与鄞州的深厚渊源。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续大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