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州女孩笑做百果园里的休闲“农人”

从学物流的女大学生到农场主,她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她叫姚春梅,鄞州人,身材高挑,端庄大方,鼻子上架副眼镜。如果不是稍显黝黑的肤色,你也许很难把她和“农人”联系在一起。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孩,自己搞起了果蔬种植,成了当地的种植大户。

  “要是上半年每天在果园里待着那阵子,黑得更夸张。”在这样一阵爽朗的笑声中,记者开始了和她的交谈。

  女大学生回家种果园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脸朝黄土背朝天,做个农场主。这样的故事不是第一个,但听上去依然多少有些疯狂。

  对于姚春梅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始于“初心”。“我的童年就是在田间度过的,父母干活,我就在边上玩。”而真正给她种下“农场”情节的,则是一部美国的电视剧。“能有一个自己的农场,过着那种自在的生活,那会让我很满足。”

  2009年,姚春梅从万里学院毕业。毕业之前,物流专业的她也和同学一起开过小公司,尽管收入不错,但她却始终觉得这不是她真正想做的。曾经的梦想,一次次出现在她的脑海。

  但当她决定投身农业时,面对的不是鼓励,更多的是质疑。“搞农业的基本都是五大三粗的男人,而且我大学学的也是完全不相干的物流专业。”姚春梅形容,那时候的状况可不是一般的糟,简直要被赶出家门了。

  姚春梅说,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她的想法坚持不了多久,她自己也有些动摇。“大家都不看好我,连父母也不认同。”

  不过,姚春梅不是三分钟热度的人,既然决定要做,就立马行动了起来。2009年7月,她向大学同学借了30万元,又贷款了10万元,承包了鄞州洞桥的庙准山,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农场”事业。

  小姑娘熬成了大掌柜

  半年后,父母看到姚春梅的付出,体会到了她的决心,也开始支持起她的工作。“农业这行,光靠热情没用,还得要技术。幸亏那时候父亲帮我一起打理果园,指导种植技术。”

  创业初期,姚春梅的果园规模不大,刚栽下去的果树也没这么快能收成。打理果园的同时,她还成立了鄞州国良果蔬专业合作社,帮周边农户一起卖水果。她读了四年的物流专业终于派上了用场,销售能力也在那时候显现出来。她主动找到物流公司合作,让物流公司带客户上门,从而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因为有自己的销售网,当地农户的农产品基本不愁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

  2013年,合作社的销售工作已逐渐上了轨道,姚春梅筹划的采摘园也渐渐上了轨道。已经是准妈妈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即将迎来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办公室交流了一会,姚春梅邀记者一起去后山的果园看看。“这是我们的枇杷树,口感特别好。这条路上的是杨梅树,而那边一大片全都是樱桃树。”她拿着剪刀,沿途一边熟练地修剪着枯枝,一边教记者怎样分辨哪些果树产量高。

  闲暇的时候,姚春梅喜欢爬到山顶,看着满山的果蔬,吹着风,闻着果香,过着她曾经梦想中的“农人”生活。而这份悠闲,缘于此时的她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随着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姚春梅招了5个大学生和她一起搞水果营销,她的老公也辞掉了原先外贸的工作加入到团队。

  姚春梅还辅修了浙江农林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今年就要毕业了。“干了这么多年的农业,总希望自己能更专业一些。读研究生既是为了能多学点,也是为了多拓展一些资源。”目前,她的国良果蔬专业合作社共吸收了50多个合作会员,拥有固定客户会员3000多家,并为农产品注册了“增春”“甬帮”两个商标。通过规模化经营,大大降低了农户运营成本。去年,合作社产值达到570万元。

  姚春梅透露,自己正在筹划一个新项目,也许是个电商平台,也许是线下门店,总之还会开发一些相关的延伸产业。

  记者 施忆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