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者/讲述人:记者 刘波 每天,上班下班路上,总会经过月湖。 草长莺飞的春天,梅香四溢的冬天;雨雪风霜,烈日炙烤;静谧的夜,朦胧的晨。总之一年四季,遇上别致的景色,我都会拿起相机,选个合适的角度,给月湖拍一张。 月湖的美,在我的镜头里,一晃,十年过去了。 这张照片是诸多月湖照片中的一张,是我在今年11月25日拍摄的。 那阵子,一连下了好多天雨,雨水淋漓,惹人烦厌。前一天晚上,还刮了一阵猛劲的风。 夜里关窗的时候,我想到,或许会有树叶吹到月湖的湖面上。 第二天上班时,我特意赶早去看,我怕去晚了,树叶就被清理一空。 我总是在湖心桥上捕捉月湖的美。这是一座古老斑驳的石砌桥,两侧有石栏杆,柱头顶端雕刻着双牡丹。 来月湖久了,那些月湖的传说,对我来说,了如指掌。说起双牡丹,还有一个诡异神秘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原本是民间传说,最早见于明初钱塘文士瞿佑的《双灯牡丹灯记》。 故事讲的是,奉化有个官员,做官顺风顺水,年轻貌美的女儿符丽卿却不幸夭折。他把女儿的棺木寄放在湖心庵。桥神可怜她清冷孤单,将桥柱头的石花变成双头牡丹灯笼。到了元宵节那天,符丽卿就拎着这个灯笼,走入人间,走进了一桩难分难舍的人鬼情缘。 想着这个“画皮”一般的故事,我站到了湖心西桥上,眼前的景色,如梦如幻,好一会儿,我都没缓过神来: 冬雨飘零,风声呼啸,金色枫叶,铺满湖面,仍有落叶窸窸窣窣地落下来,落入水中,和着水声,摇摇晃晃,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我赶紧拿起相机,用了一个8~15mm/f4的鱼眼镜头,拍下眼前的一切。 图片里的月湖,像一个万花筒一样,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花形;又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秋意深深掬藏在腹中。 真是一湖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清代的诗人张本,曾到月湖游玩,写下一首《月湖春望》:“春来打浆月湖西,红满汀洲绿满堤。水面横排桥影阔,波心倒挂塔尖底。” 诗人笔下的景致,也不过如此了。只是绿肥红瘦,换成了金碧辉煌,更有秋冬的暖意与韵致。 不过,这张照片放大了看,就会发现右下角,有一个游人废弃的饮料瓶。好在它也是金黄色,倒是成了不容易发现的污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湖不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月湖永远都镶嵌在宁波的一方,安静地凝视着这个城市里的人世浮沉。 记者 陈也喆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