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英雄”叶徐挺 人物名片: 叶徐挺,男,鄞州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钟公庙中队执法队员。 获奖理由: 2015年7月15日傍晚5点40分左右,叶徐挺下班回家,刚停好车,发现一旁河中有个小女孩漂浮在水面上。当时小女孩面部朝下,正在微弱地挣扎,奄奄一息,眼看就快要沉下去,情况万分危急。 当时河边没人,叶徐挺一边高声呼救,一边奋不顾身跳进浑浊的水里。受台风“灿鸿”影响,当时河水很深,也非常浑浊,漂着很多杂物,游动起来非常困难。 当他游到孩子身边时,孩子气息微弱。这时,叶徐挺伸手抓住小女孩的一只脚,把孩子往岸边拽。 由于河水太深,小女孩已经失去了知觉,再加上河水中漂浮着一些被台风刮下来的树枝,叶徐挺费尽力气才能拨开杂物向前游动。就这样,叶徐挺一点一点将小女孩拖回了岸上,刚一放下,小女孩吐出一口泥浆水,哇地一声哭了。 看到孩子被闻讯赶来的附近群众送回家去,叶徐挺才拿起自己下水救人时甩飞的鞋子默默地回家了。 事后,被救孩子的家长多方打听寻找,终于找到了叶徐挺。孩子家长多次买了礼物到叶徐挺家中酬谢,但叶徐挺一次又一次地婉拒了。 “市政养护多面手”徐亮 人物名片: 徐亮,男,海曙区市政设施养护中心道桥及排水养护科科长。 获奖理由: 海曙区现有467条道路、排水管道596.75公里、93座桥梁,大到桥梁道路的大修,小到一个窨井盖的更换,都牵涉到百姓的生命安全。徐亮主要负责海曙区道路、桥梁维修及排水管网养护。从2001年工作至今,他已经成为市政养护的“多面手”。 从背街小巷改造到窨井管网改造,从道路沥青摊铺到桥梁大修,从五水共治低洼地改造到海曙区雨污分流工程,从防汛抗洪到治水巡查,多年来徐亮始终奔波在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的第一线。 道路大修,当市民百姓已熟睡进入梦乡,而徐亮和同事们却披星戴月,通宵达旦,一遍又一遍地检查道路摊铺的每道工序;雨雪冰冻、暴雨大风、防台排涝……无论什么时间,他必须顶着极端恶劣天气,第一个赶到道路现场,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对道路设施实施维护,确保过往行人生命安全。 “菲特”台风期间,他连续在单位奋战了6个昼夜,每天只能睡3~4小时。他说:“恶劣天气就是警情,如果稍下一点大雨,我一刻都睡不安稳。”十多年如一日,他放弃了多少个双休日和节假日、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自己也数不清了。 “90后”城管义工 人物名片: 成立于2013年,由宁波城市学院大学生组成,主要负责鄞州中心区道路联考。 获奖理由: 一般的考核由4人组成,联考员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清理垃圾,一人负责拍照取证,还有两人负责记录。考核单上记录着考核发现的每一个问题,有时间、地点,还有扣分。每次考核结束后,考核单将上交城管局,作为对几家道路保洁公司的主要考核依据之一。 2年来,这个团队坚持参与联考工作,“上路”超过600天。在那些本该在家休息的日子里,她们早早集合在一起,开始一天的考核;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她们已经出现在了街道旁,接受阳光的炙烤。 许多身边的同学都会问她们,“你们这样累吗?”她们说,“累,但是很充实。”遇到很多环卫工人问她们,“小姑娘家的,这么认真干什么?”她们说,“和你们一样,希望城市更加美好。” 在考核过程中,她们也遇到过各种不理解,有时候也会觉得委屈,明明是做志愿者,怎么还会挨骂呢。但是联考员的身份让她们忍住了心中的愤懑,继续自己的联考工作。 不论酷暑寒冬,这群可爱的联考员都穿梭在各个街道,为的就是能更快更好地将这个城市的管理问题予以解决,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日湖活字典”杨大明 人物名片: 杨大明,男,日湖公园管理所绿化养护组组长。 获奖理由: 日湖公园是大型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约34.3公顷,有7000多株乔灌木,3万平方米绿篱色块、8万平方米草坪。不论是夏天烈日炎炎,还是冬天寒风刺骨,杨大明每天都要对公园进行全面检查,以了解掌握绿化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哪棵树木长得有点歪了、哪块绿篱有缺失或枯萎、哪里需要补种、哪里需要修剪、哪里需要施肥、哪里需要打药……他都一清二楚。 杨大明还非常注重学习各种绿化的养护知识,并学以致用,潜心研究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他熟悉公园的一草一木,如果你在公园中随便点一棵植物,他就能详细地介绍出这棵植物所属的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其在公园内的分布情况和大概数量。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努力,他的绿化养护技能不断提高,在单位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比武大赛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他还重视提高整个班组的业务素质。通过耐心和坚持,他带出了一支能熟练使用各种园林机械,独立开展园林绿化养护任务的队伍。 “城管毛大姐”毛贵香 人物名片: 毛贵香,女,2007年加入城管队伍,奉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锦屏中队队员。 获奖理由: 早上8点,毛贵香像往常一样在大成路上巡查。这时,一个抱着女娃的男子迎面走来。一看到毛贵香,年轻男子立马热络起来:“萱萱,快叫嬷嬷。” 男子是一家花店的老板茅先生,怀里抱着的是他2岁的女儿。 5年前一个雨天,茅先生店里刚进了一批鲜花,来不及搬运都堆在门外。巡逻至此的毛贵香见状立马上前,主动帮忙往里搬,之后提醒茅先生要记得把人行道清理干净。茅先生很感动,自此,只要毛贵香开口,他便会全力配合城管工作。 和茅先生一样,大成路上的不少商户都对毛贵香赞誉有加,看到了她,都会亲切地叫声“毛大姐”,即使是那些经常被毛贵香纠正做法的商家,对她也是心服口服。 现在,从大成路的南山路口到西环路口,毛贵香每天来回起码要走8趟,几乎每天都有7个小时是在马路上度过的。 算下来,这一天就是24公里,而一年下来竟然有6000多公里。路走得多了,毛贵香腿上的青筋根根分明。医生说这是静脉曲张,是职业病,治不好。 “桥梁小百科”邓水源 人物名片: 邓水源,男,宁波市市政(排水)管理处桥梁管理所设施管理科科长。 获奖理由: 桥梁管理所成立之初,管辖的市管桥梁有130多座,遍布在市区的各个角落。大部分小桥名不见经传,只有编号没有桥名,更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标注,给桥梁的日常养护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邓水源决定对这些桥梁“问底寻根”。他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桥梁资料里,对每座桥梁的方位、基础信息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奔赴实地探查,对桥梁桥面及结构进行核对。 仅仅3个月,他的足迹就踏遍了宁波整座城市,反复地分析、踏勘、校对,为每一座市管桥梁标注精确方位,取上名号。他一手绘制的市管桥梁设施管辖图,桥梁管理所一直沿用至今。 大家伙儿都开玩笑说,是邓水源替市里的那么多桥梁,翻了“身儿”,正了“名儿”。 机场路胜丰河地面桥、谢洋桥、通途路西段3号桥,这些小桥的桥名和方位,足以考倒百度地图和土生土长的老宁波。但在邓水源看来,却是件张口就来的小事儿,报出的结果比地图导航还要精确。 从事桥梁养管工作整整10个年头,邓水源已经查出大大小小病害上千起,维修桥梁百余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