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寒吹来花信风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寒,即寒冷,小寒代表寒冷的程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事实上,“小寒胜大寒”是常有的事。

  俗话说,物极必反。小寒虽然极冷,却在一阵阵风中,透露出春的生机。

  为什么“小寒”最冷

  天气也算应景,有一股冷空气刚好赶到。

  这股冷空气“来头”不小。民间气象爱好者组织@中国气象爱好者透露:2015年12月30日,大西洋一个风暴导致北极爆暖。暖空气“鸠占鹊巢”,冷空气只能往西伯利亚走。冷空气南下,再加上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暖湿气流强盛,持续的阴雨和湿冷天气恐怕是逃不掉了。

  当然,即便没有冷空气及时“助力”,按照正常年份来说,到了“小寒”节气,也该是气候变寒冷的时节。

  《全宋词》有无名氏的词句“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写的正是小寒的冷。

  总有人不死心:既然“月初寒尚小”,何必大惊小怪。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而“三九天”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

  说“小寒”最冷,并非没有科学依据。

  上一个节气“冬至”,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到的太阳热量最少,但地面在炎热夏季积蓄的热量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补充,因此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到了“小寒”,地面的热量散发到最低点,尽管白天稍长,太阳的光热略有增加,仍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因此是最冷的。

  透露出春的生机

  就在前几天,在暖湿气流的“强攻”下,海棠、玉兰也“迷了眼”,早早开出了花。可硬要说眼下是不适合开花的季节,倒也不见得。

  《吕氏春秋》上说:“风不信,则其花不成。”用大白话来说,风是很守信用的,到时必来,而风的到来,也带来了开花的音讯,因此也称为“花信风”。

  花信风就是从最冷的“小寒”节气开始吹的。从小寒到谷雨,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如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以梅花最先,以楝花最后,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就来了。

  虽说“花木管时令”,但二十四番花信风反映的不仅是花开和时令的自然现象,在过去,人们还可以通过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等。

  身处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却盼望着百花竞相绽放的绚烂,也预示着霜雪满天的“小寒”已经透露出春的生机。

  当梅花、山茶、水仙竞相绽放时,“小寒”节气最重要的节日腊八就要来了。

  一直都说,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其实在解放前,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喝腊八粥的风俗并不盛行,有些经济条件拮据的人家到了腊八那天就煮些白粥,撒上几粒豆子,算是讨个彩头,希望来年生活能过得好。

  倒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越来越讲究养生,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既暖身又有益身体,甚至有“孩子吃了腊八粥,就不会得‘小儿惊风’”的说法。

  记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