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鼓楼前广场效果图 |
 |
樱花公园效果图 |
 |
海曙段念九巷口袋绿地效果图 |
 |
天一广场效果图 |
 |
江东段舟孟北路口袋绿地效果图 |
 |
核心段整治效果图 |
 |
文化路人行天桥效果图 |
 |
地铁口空间设计效果图 |
 |
碶闸街地道室内示意图 |
西起机场路,东至世纪大道,全长约9.2公里的中山路,自古以来是宁波城市中心的主轴,见证了宁波的历史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内外宁波人心中的“浙东第一街”。 按照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中山路综合整治的目标,中山路现已全面进入改造新阶段:在恢复道路交通环境方面,2015年基本完成了南半幅道路改造,并对南侧道路地下的燃气、通信、热力、雨污水等地下管线进行了梳理、整合、重建,现已开始北半幅道路改造;在景观绿化提升方面,沿线公园、节点绿化设计已初步确定,景观绿化将逐步开工建设,其中樱花公园已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在建筑外立面整治方面,已完成了约162幢建筑立面的方案设计,部分建筑外立面已开始实施整治。 中山路,这条古老的城市主轴,正在奏响它蝶变的新乐章。 1.迎难而上,全面实行“三个精细化” 回顾2015年那300多个日日夜夜,近千名工程建设者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重塑宁波人心中“伟大的街道”。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地处城市核心区和轨道交通1号线50米安全保护区范围内。因整治线路长、涉及面广、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过程难以实施交通封闭作业,工作难度大,工期紧张。自工程实施以来,建设单位按照“先地下、后地面、再景观”的总体安排,顺排工序、倒排计划,克难攻坚、循序渐进,工程建设迎着困难稳步推进。 精细化理念成抓手 中山路从开建伊始就提出了精细化设计、精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的“三个精细化”理念,编制了精细化实施手册,从各个方面加强控制,打造精品工程。 此外,通过引入浙江大学等省内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主要原材料、实体质量和测量工作进行独立检测、控制,进一步增强工程质量的控制力和公信力。 交通导改保畅通 中山路是贯通我市交通的主动脉,为保证施工期间交通的正常运行,建设单位与交警部门详细编制了各阶段交通组织方案,总体按照三阶段进行导改,并根据实时流量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重点保障了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的基本通行条件,确保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的使用。虽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建设时间,但对出行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轨道保护为重点 整治工程地处轨道交通1号线上方,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轨道运行安全,在道路施工工艺上采用了多项新的技术,如路基回填材料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自立成型密实,无需震动碾压;混凝土障碍物的破除,统一采用机械切割工艺。同时建设单位与轨道交通部门互相配合,对施工状况实时监控。 地下空间整合是难题 中山路是各种地下管线交汇的管廊主轴,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管线尤其是排水管线已经暴露出管径较小、管材老化等问题,因此高标准改建、新建地下管线也成了本次整治的重点。2015年共完成燃气管道8800米、通信管道7700米、雨水管4800米、污水管3800米、热力管3000米。 不过,管线的整治工作远没有数据上看起来那么轻松,为保障各类管线在施工期间的正常运行,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建设者与管线权属单位对管线迁改方案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并采用BIM技术进行模拟,确保实施效果。同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例如对沿中山路轴线敷设的通信管线,采用架设临时立杆后回迁的方式,既减少了切割次数、缩短了施工时间,又节约了建设成本,累计迁改通信光缆274546芯公里,通信电缆55610线对公里。 施工新工艺成保障 为保障整治效果,道路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如连续配筋混凝土、桥头轻质土换填技术、防沉降井盖技术等。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整体性更好,抗拉强度更大,能较好控制混凝土路面易产生的开裂,形成一条完整而平坦的行车表面,使道路使用寿命大幅延长。 桥头轻质土换填技术和防沉降井盖技术运用有效缓解一般道路常见的桥头跳车和路面窨井沉降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舒适性。 景观绿化立面整治同步上 在地下和地面工程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中山路的“美容”工作也在同步展开。 为了充分体现宁波大都市街区品质、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建设单位邀请了国内外多个著名设计团队,编制了《城市设计导则》,并以此为引领,开展了沿线景观绿化和建筑外立面整治等各专业工程方案编制。目前沿线公园、节点绿化设计已初步确定,其中樱花公园已开工建设。 建筑外立面整治工作完成了约162幢建筑立面的方案设计,部分已开始实施。 2.路宽景美,揭开中山路神秘面纱 对于市民来说,最关心的无疑是改造完成后的中山路是什么模样?我们不妨先通过一组效果图来满足好奇心吧。 沿线景观绿化展示 中山路空间布局主要分为“一轴五段六节点”。“一轴五段”,即以中山路为中轴,设置“塘河人家”、“府城古韵”、“繁华商埠”、“未来城市”、“宜居绿城”五段空间布局;“六节点”即“西塘河”、“环城西路”、“望京门”、“阳光广场”、“三江口”、“樱花公园”六个节点。 环城西路公园、樱花公园等将先期启动建设。 公交优先 慢行宜人 今后的中山路为42米宽,双向6车道,全面形成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道等动静兼顾的交通环境,此外地下通道、天桥停车设施交通接驳将以全新面貌展示。 3.展望2016,全线恢复交通 基本完成整治 中山路改造寄托了宁波人的厚望,根据总体部署安排,2016年将是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冲刺之年,那么今年还会有哪些工程开展起来呢? 首先,道路将逐步转到北侧施工。交通组织将根据不同路段,计划进行2~3次的交通导改,分别完成北侧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结构层、绿化带绿化及人行道铺装,并逐步完成沿线绿化、路灯、景观及相应智能设施的建设。涉及到拆迁的113医院至甬港北路段及轨道交通4号线施工占用的翠柏路路口段,将根据拆迁及轨道施工进度尽早安排施工,力争跟全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其次,在景观绿化方面,全新的樱花公园计划在10月份前基本建成,同时环西路公园、西塘公园等也将在今年全面开工建设;鼓楼、天宁寺塔等文化遗址周边环境将得到提升。 在过街设施方面,文化路天桥计划在10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江厦桥西侧地道预计在年内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碶闸街地道完成主街主体结构。 最后,在年内海曙区、江东区政府还将组织完成沿线建筑外立面整治工作。 记者 余婧婧 陈 韬 通讯员 王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