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驾校学员正在教练车上进行模拟雨雾天气训练。 |
行业转型篇 从去年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道路运输行业市场规模有所扩大,基础保障有所增强,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所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各行业中,维修行业保持良好的运行势头,机动车维修业务量稳步上升,驾培行业发展平稳,驾驶培训业务量因政策原因略有下降。客货运输受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是在差异化竞争加剧、道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及国家有关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转型升级之路仍面临一些困难。 客运行业经历结构调整阵痛期 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导致多种客运出行需求明显下降。除宏观经济影响外,道路客运经济运行指标下降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高铁持续冲击,高铁沿线客流继续下降且并未探底。私家车普及率不断攀升以及高速公路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的继续执行,部分旅客选择私家车或公交出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道路班车客运在整个大交通中的市场规模进一步缩小,公交出行比例显著上升。旅客需求不断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市民收入的提高,旅客更偏向于价格实惠、转乘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 货运行业总体平稳增速回落 全市道路货运行业发展较为平缓,总体发展速度与去年相当。从道路货运量方面看,到去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营业性道路货物运输量2.291亿吨,同比上涨4.5%,累计完成周转量368亿吨公里,同比上涨9.6%,与上年相比货运量增幅下降而周转量增幅平稳。运输企业发展速度放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受黄标车淘汰政策影响,不同类型运力投入逐步分化。全市道路货运运力规模保持收缩态势。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换挡减速调结构的影响也趋于更低的速度增长,实体经济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缩将导致产出和运输需求下降;受外贸进出口下降和港口运输主要货类增速下降影响,集装箱运输将受到影响,由于在道路运输中占绝大多数的比例,集装箱运输量的下降将对全市道路货运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实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出货物中体积较大的低附加值货类进一步减少;越来越多的本地货运企业在将进出省的长途运输业务外包,并积极开辟新的运输增值业务。 指标 上季度数值 本季度数值 客运 1.班车实载率(%) 46.02 39.46 2.包车使用率(%) 33.49 29.39 货运 1.集装箱车辆停驶率(%) 35.6 38.4 2.运价指数 971.45 977.71 3.景气指数 955.69 962.09 驾培 1.驾驶员培训供求指数1(%) 1.43 1.0 2015年第四季度交通经济(道路运输业)指标 1:等于报名人数/(教练车数量×7) 未来发展篇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市运管局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牢“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战略机遇,按照推进“五大建设”、构建“四大交通”的要求,以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区建设为引领,围绕构建道路运输“两纵三横”立体化发展体系目标,全面开创“十三五”期宁波道路运输经济工作新局面。 突出两个主题 主题一:力推行业转型发展 稳妥推进客运市场化改革。做好承接或下放省、市、县际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权限相关工作;逐步取消或放开一些许可管制;简化有关行政许可变更等办事程序;探索创新旅游包车客运准入机制。深入贯彻相关意见规定,扶持快修连锁品牌,引导成熟品牌发展。稳步推进驾培市场化改革,着力构建驾培行业测评体系,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强化驾培企业培训能力评估。继续贯彻落实新国标,对不符合要求的驾培机构,依规采取培训能力评估下调和不予新增教练车辆等行政措施。 主题二:力推行业改革创新 借助国家级公交都市创建东风,实现传统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全面完成长途客运班线接驳运输,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资源互助互补,组建运输联盟。加强对高铁未覆盖的中短途客运班线的市场调研,发掘道路客运点到点的竞争优势。探索开设1到2条运游结合的“旅游专线”,探索“互联网+旅游客运”发展模式,推进旅游客运资源整合。抓紧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和综合运输示范城市建设契机,全面推进国家平台浙江区域交换节点(宁波综合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开展“互联网+物流”的商业模式创新,引导货运物流企业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宁波舟山港,深化集装箱道路运输行业发展。鼓励维修行业协会、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协会、配件经销部门进行跨界合作,试点推出零部件直供网点,打破市场垄断,降低配件价格。以驾培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新型学驾模式改革,促进驾培机构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把握三个导向 导向一:“互联网+”导向 积极探索“大数据”应用,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逐步整合行业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大力开展数据应用。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建成以“12328”全国统一特服号为核心的指挥服务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推进集装箱堆场信息化建设,打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通道,降低运输成本。推进维修配件信息化,提升企业配件贴标率。做好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安装推广及数据采集工作。做优驾培信息化,在学员与行业间构建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渠道,打造集信息选择、过程评价、投诉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驾培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绿色交通城市创建活动,认真做好行业节能减排补助申报和新政策宣传贯彻,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城市重点支撑项目建设。 导向二:社会民生导向 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今年基本完成奉化、象山县域内剩余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全面实现城乡客运均等化服务。强化货运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定期发布公路运价指数、货运市场景气指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深化“诚信维修、透明消费”系列便民活动,提升行业便民形象。加快81890车辆维修救援网络成熟化运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借助协会专家组、维修大师工作室和“车大夫门诊”等平台,免费开展咨询服务。做好行业信息颁布结合行业发展状况。 导向三:制度建设导向 深化部门联动,开展平安运输专项整治,严格执行行业预警和退出制度。继续推行企业“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重点运输企业定向联系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自我治理能力。紧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推进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机制建设,全面推广使用“两客一危”运输监控平台,创新实施第三方监管模式。推广使用浙江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建立完善企业“一企一档”、安全隐患数据库和行业安全管理电子工作台账,逐步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程动态监控。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集中开展“公信力”建设、“人人入企”和“最美行业”创建等活动,为下步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打牢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