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8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 |
 |
市局110指挥中心接处警现场。 |
 |
“菲特”台风期间全市110日均处理警情超3万起。 |
 |
2015年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单位设置110接警区。 |
1993年市公安局巡逻警察大队成立。 昨天是全国第30个110宣传日,1986年,我国第一个110报警台在广州建立,随后被推广至全国各地,“110”这个人民群众最熟悉的电话号码,每当有危险总是第一个想到的电话号码,如今已经陪伴大家走过30年。 上周,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宁波公安110的发展历程和去年以来110报警服务的最新情况。随着110的深入人心,110报警服务台的接处警量30年来以平均每年近10%的速度迅速攀升,但是随着去年“114”社会化移车服务的推广开展,去年我市各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各类报警电话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比率为7.98%,但有效警情同比上升0.92%,日均逾8200起。 孙波 许悦 成长伊始,一间值班室5位民警 笔者了解到,宁波公安110正式投入运动,是在1988年的12月。当时的市公安局成立总值班室,为公安局的值班指挥中心,配备民警5人,并向社会公布报警电话号码,开始受理群众的报警、举报、咨询。次年,全市的受理报警电话就达到1.6万余次。 1992年的10月,市公安局启用了第1套110报警系统,具备接警、处警、指挥等功能,24小时接收市三区范围内的群众报警。 1993年的1月,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第一次“扩容”: 原来的总值班室,正式更名为“指挥中心”,工作用房扩大到110平方米,配备民警13人。同日,市公安局巡逻警察大队成立,编为3个中队、30个警组,共100人,采取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在市区开展24小时治安巡逻,实时接收110指令处警。1993年,受理报警电话3万余起。 1996年的9月,市公安局投资60万元建成第2套110报警系统,实现报警、接警和处警三方通话功能,并可对报警电话数字录音,功能国内领先。同月,市局投入6辆武装巡逻警车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上路执勤,为110报警服务接受110处警指令。 1997年6月,当时的市委市政府拨款投入2000多万元,当年,全市各地先后11个县(市)区4个直属分局相继开通110报警服务台,实现了110报警全覆盖。 当年8月,为了拓展110服务功能,市政度还建立了以公安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电业局、交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单位和部门组成的市政府110紧急救助网络。当年,全市各110报警服务台受理报警77.6万,其中市局受理30.5万。 新世纪,发展驶上快车道 2000年年底,市公安局局址由海曙鼓楼搬到目前的中兴路658号,指挥中心单设一幢办公楼,不仅办公区域和配备人员大幅增加,并且按照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可视化指挥系统进行设计建设,宁波公安“110”报警服务发展正式驶上了快车道。 2003年11月,市公安局投入1200万元,对110报警系统过行第3次升级改造,开通8个报警席位,建成集110报警、消防报警、GPS卫星定位报警、交通智能控制和视频传输的110综合指挥系统,大大提高了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指挥调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达到了“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建设要求。当年,全市各110报警服务台受理报警201.4万,市局受理80.5万。 2005年10月底,全市各级公安指挥中心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完成“110、119、122三台合一”工作,实现一个平台接警、综合调度处置。同时,各级指挥中心牢牢把握住这一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指挥中心科技投入,接处警科技含量不断攀升。 2007年5月,市公安局启动全市民警重装执勤活动,全面规范和统一执勤人员着装携装、现场取证和处置重大复杂警情指挥调度工作,110接处警工作规范化程度有了新的飞跃。 2008年,市公安局开发建设了110网络派单系统,将110报警系统延伸到各基层派出所,实现了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内容等接警信息同步传输到处警单位,提高处警效率。 2009年4月,市公安局对110报警系统进行第4次升级,报警席位扩容到16台,有效解决群众报警难的问题。当年,全市各110报警服务台受理报警342万,其中市局受理92.7万。 2011年,市公安局建成全市接处警现场信息无线传输系统,为全市336辆接处警车辆安装3G音视频传输系统,并连入市局PGIS平台,实现了处警现场可视化对接。 目前,110报警系统已经是5.0版 笔者了解到,目前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使用的是第5套110报警系统,全市共有指挥民警、协辅警550余人。 面对110电话“打不进”、“难打”的痼疾,去年,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处警系统进行了软硬件升级,从原来的16席报警电话扩容到目前的36席,同时还单独设置110接警区,调整完善接警考核导向,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110报警电话接通率。去年全年,全市报警服务台平均接通率达94.2%,市本级达97.8%,同比大幅度上升。 在接处警方面,2014年6月,市局启动武装机动巡逻队建设,现全市各地已部署52个街面等级化巡区,随时接收市县两级指挥中心的指令,成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的尖兵。 2015年,全市各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各类报警电话511.9万起,同比下降7.98%;有效警情300.2万起,同比上升0.92%。其中接报刑事类警情11.4万起,同比上升4.22%,治安类警情36.7万起,同比下降6.83%,交通类警情93.9万起,同比下降12.14%,受理群众求助、咨询116.6万起,同比上升13.44%。 110,就是要围绕“快”字作文章。去年以来,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标准动作、标准流程、标准配携”等三个标准要求,不断固化前端处置动作标准流程,以30秒接警派单为要求,重点突出“一级警情”快接。同时探索推进社区民警重装巡逻、交警高峰时段巡逻勤务、部分区域专职接处警和巡处一体化相结合等机制,进一步细化巡区网格,动态投放警力,有警处警、无警巡逻,确保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快速反应。去年全年,全市共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420余名,高效处置一大批重大突发警情。 在深化科技应用方面,市公安局大力推进110接处警移动警务终端配备应用工作,全市公安机关已经部署515台终端,覆盖了全市各主要派出所、交警队、武装机动巡逻队等单位。处警民警可通过移动终端现场接收警单、反馈警情,实时上传现场音视频,省去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了指挥传递效率和准确度。终端应用后,全市警单签收速度平均提升3秒,出警速度提升30%,警情反馈速度以及现场证据、经纬度采集质量等均有大幅度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