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淼的亲生父母找到啦!

美国养母千里来甬“寻亲” 东南商报记者帮忙达成夙愿

  听到淼淼的养母来了,亲生母亲赵女生赶到东南商报社楼下电梯处迎接。 记者 崔引 摄

 

  “扑通”一声,一位中国母亲跪在了一位美国母亲的面前。

  “I understand you(我理解你)……”美国母亲Molly一把扶起了中国母亲赵女士,轻声说道。

  两位母亲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虽然两人无法直接用言语沟通,但都彼此理解:为了孩子。

  2012年,出生一个多月的先天失聪男孩龙淼,被遗弃在宁波江北天水家园南门外,保安巡逻发现后报警,淼淼被警方送到恩美福利院。一年多后,男孩被美国的一对夫妻收养,后将他带到美国西雅图,视如己出。

  美国养父母说,这是他们“一直梦想的最完美的孩子”。不幸的是,最近淼淼在美国被查出患有罕见的先天性聋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征,很可能不久以后就会双目失明。美国养父母希望能找到淼淼的亲生父母,让孩子在失明前,亲眼看一下自己的亲生父母。

  1月12日,美国养母Molly来到了宁波寻找淼淼的亲生父母。昨天,《东南商报》在头版刊登了《他刚出生就被遗弃,先天失聪,或将失明,美国养母来甬为他寻亲》的报道,社会各界随后纷纷伸出援手。记者根据他的出生记录,在宁大附属医院的帮助下,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昨天晚上,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在东南商报社见了面。见面的那一刻,两位泪流满面的母亲紧紧拥抱在一起,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记者 鲍云洁 卢科霞 通讯员 庞赟 

  1.记者帮忙寻亲:电话里传来女人的哭声

  寻找淼淼唯一的线索就是孩子当年被遗弃时,襁褓里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一些关键信息,如出生日期、先天失聪等。

  这几天,记者一直在各家医院筛查淼淼的出生记录,但2012年4月7日当天的记录里一直没有找到特征相似的孩子。事情在昨天发生转机,下午1点多,宁大附属医院听力与平衡医学中心主任、宁波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史波宁教授打电话给记者说,他再次翻阅了4月7日前后的听力筛查记录,发现有一个5月4日筛查过的孩子,特征和淼淼有些相似,孩子的母亲赵女士也在医院留有联系方式。

  已经过去好几年,电话还能打得通么?记者抱着一线希望立即打了过去,结果是一位男士接的。

  听记者说明来意,他没有立即表示否定,而是告诉记者:“我有4个孩子,老大2004年出生,老二2010年出生……”

  记者:“2010年出生,时间不对啊。”

  对方沉默。

  记者:“其实美国妈妈不是为了把孩子还回来,只是让孩子能在失明前看看亲人的样子。”

  对方又沉吟了许久,仍对记者说,第二个孩子是2010年出生的。

  于是记者挂了电话,觉得可能真是搞错了。

  没多久,记者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来电显示就是刚才的电话号码。

  接通后,里面传来女人的哭声。

  “我就是他妈妈,是有个孩子让我丢掉了,我不是故意的。大儿子失聪,二儿子又这毛病,我家里实在难……我也很想我的孩子,也总梦见他……”

  “2012年5月18日,孩子被我丢在天水家园,孩子是2012年4月1日出生的,我故意写成4月7日。”

  然后,女人的情绪有点失控:“孩子在哪里?有没有装上人工耳蜗?”

  这些信息都对上了。孩子的妈妈在电话那头说:“我们想立刻见到这位养母!”

  记者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养母Molly的宁波朋友叶先生,他在电话那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找到了?”

  正在出差回甬路上的叶先生一边请记者帮忙安排见面,一边立即通知了正在天一阁参观家谱的养母Molly和她的哥哥Ben,原本以为要落空的“寻亲”之旅突然峰回路转,Molly激动得哭了。

  2.亲生父母回忆:躲在一旁看着孩子被抱走

  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把孩子的妈妈一家接到东南商报会议室等待Molly的到来。孩子妈妈姓赵,河南人;她丈夫姓李,是江西人。两人于2006年来宁波打工,如今住在奉化方桥,现在家里有4个孩子。

  来报社的路上,赵女士一直对记者说着感谢,说着自己从没想过还会有这一天,还能再见到自己的孩子。李先生也解释了最早与记者通电话时没说实话的原因,“一开始以为是骗子的电话,就留了个心眼,没说实话就挂了。挂了后马上查询114,确认是报社的电话,才相信是真记者,又打回来了。”

  “老大,2004年出生,聋哑。我们决定再生一个,来照顾老大。2010年女儿出生,又想女儿以后要嫁人的,也没法照顾老大,于是生了第三个,就是淼淼。淼淼是2012年4月1日在第九医院出生的,后来查出来又是聋哑。家里实在太穷,再也供养不起。最小的孩子是去年3月出生,儿子,终于是个健康的孩子。”李先生一边回忆当年丢弃孩子的情景,一边抹着眼泪说,“我们穷,就盼着能有一个富有的家庭收养他,帮他装上人工耳蜗。”

  “当时我在宁波到处找,想找个高档一点的小区,找到天水家园时,刚好小区门口停了一辆宝马车,我就把孩子放在车子旁边。然后我就在旁边看着,心里想,如果没人要,我再把他抱回来。半个小时后,小区保安把孩子抱走了。”

  “丢了孩子后,一看到乞讨的小孩,就会想到儿子。”说着说着,这位40多岁的汉子眼睛又红了。

  赵女士怀里抱着1岁大的小儿子,哽咽了,“我在孩子的衣服里放字条说明他耳聋的情况,就是想让抱养人在第一时间了解他的病情,如果打算帮他就抱走。不想帮的话就会再放回来,那我们就再抱回家。”

  “现在我们家经济条件好一些了,我和他爸商量好了,如果孩子能还给我,我们就带回去好好养。”赵女士说。

  淼淼的哥哥、李家老大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13岁,戴着眼镜。赵女士说:“大儿子是青光眼,一只眼睛280度,一只眼睛250度。”

  3.两位母亲见面:“我理解你”

  昨天晚上6点,Molly来到东南商报社。赵女士得知消息后,马上到一楼大门口等候。一见面,两位母亲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突然,赵女士“扑通”一声跪在Molly面前,哭得说不出话来。Molly一把扶起了赵女士,说:“I understand you(我理解你)……”

  尽管双方语言不通,但两位母亲此刻根本不需要任何语言。

  心情稍稍平复,赵女士说,“送孩子走的时候,我兜里只有600元钱!他出生在4月1日,是愚人节,我觉得真是上天捉弄我们,不吉利,所以在留的信里改成了4月7日出生!孩子出生后查出耳聋,我哭了整整一个月,才决定送走他!”

  Molly说:“淼淼和我亲生女儿生日只差一个月,所以收养淼淼后,我无数次地在心里想,当我怀着女儿时,也有一位母亲在地球的另一端怀着淼淼,当这位母亲知道自己孩子残疾的那一刻,该有多么痛苦!”

  赵女士刚刚止住的泪水再次涌了出来,她紧紧拉住Molly的手说:“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记者问赵女士:“把孩子送走,你后悔过么?”她摇摇头,诚恳地回答:“再难过的时候,我没有后悔过把他送走,因为我已经害了大儿子,不想让小的再受伤害,孩子在3岁之前安装人工耳蜗是最佳时机,但以我和老公的能力,到他5岁我都没能力给他装一个,所以只有送他到更好的人家,才有希望听得见!”

  听了赵女士的话,Molly也安慰道:“你们已经做了一切能做的事情,非常坚强,是很棒的父母!”

  帮助联系寻亲的宁波人叶先生在一旁充当翻译,他忍不住在旁边说了一句:“你知道吗,你们的事情全中国都知道了!”

  4.两个家庭分享:“你不知道淼淼有多好”

  在东南商报社会议室里,两位母亲都迫不及待地要告诉对方他们心中的淼淼有多好。

  Molly告诉赵女士,她是一名手语翻译,她丈夫也是失聪人士,因此,他们收养了同样失聪的龙淼。淼淼刚到美国时,手语就是养父教的,现在在西雅图的特殊学校上学,学习速度非常快,是个非常非常漂亮、聪明、可爱的男孩,见到他的亲生父母,才知道原来他的漂亮遗传自父母。

  赵女士告诉Molly,他们给淼淼起的名字叫李志强,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强大点,有能力保护聋哑的哥哥,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孩子的出生证我一直留着,我经常祈祷,希望他过得好,真没想到有一天还可能再看见他。”

  虽然担心赵女士和李先生心情会难过,但叶先生还是向两人介绍了淼淼的病情以及孩子今后将失明的现实。赵女士流着泪表示不解:“孩子出生时眼睛很灵光的,怎么会失明呢?”

  听说是基因问题,她马上说:“会不会是我和我老公的基因合不来,有没有治疗的办法,需要捐眼角膜么?”

  叶先生告诉她,捐眼角膜也没用,是视神经出了问题。

  赵女士又马上说:“那就把我的视神经捐给他!我什么事都愿意为他做!”

  Molly摇摇头,感动地说:“我也希望把我的视神经给他!可是没有用啊!”

  看到赵女士忧心忡忡的样子,Molly马上安慰她:“在西雅图,也有很多又盲又哑的孩子,但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事业,都会得到自己的幸福!”

  听她这么说,赵女士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他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放心,比跟我在一起过得好!不过,如果你们不想要他,那我也愿意要回来!”

  Molly连连摆手:“我非常非常爱淼淼,不会还回来的!”

  5.两位母亲相约:帮助淼淼来圆梦

  从见到记者开始,赵女士就一直在询问:“我还能再见到孩子么?”她的疑问此刻终于得到了答案,Molly表示,她会去征询孩子本人的意见,只要孩子想见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就会把孩子带到中国来。

  赵女士小心翼翼地问Molly:“今后如果他愿意,能不能回来住一段时间,如果他不愿意,能不能每年发一张他的照片给我,那我到死的时候也不会有遗憾了!”

  Molly向她保证,一定会经常发照片过来,两个人互留了微信。Molly给她看淼淼的照片,翻到那张被抱走时拍的照片时,赵女士的眼睛又湿润了,往事历历在目:“这个毛毯我记得,还有这箱子,我在毯子里还放了奶粉、衣服,还有一枚缠着许多红线的铜钱,在我们乡下就是保平安的意思!”铜钱应该是掉了,Molly遗憾地表示没有见过。

  因为Molly和Ben都还没有来得及吃饭,他们和赵女士一家约了在吃饭的时候继续聊。Molly说,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她们自己的,不希望有媒体参与。

  临走时,赵女士悄悄拉了拉记者的手,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感谢。我们也向她表示,会尽快帮他们联系相关医院,帮她查查大儿子的病情,以及是否有治疗的需要。

  两位坚强的母亲,牵着手走出报社,留给我们两个纤细而笔直的背影,以及一段没有说完的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