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桥派出所民警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送去温暖。 |
 |
胡朝霞与参加“书香漂流”活动的孩子们在一起。 |
 |
户证中心民警上门办证。 |
又到一年“爱民月”,民警们通过向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拉近了警民关系,也让群众对民警的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和支持。 近日,记者跟随宁波各县(市)区民警一起走进基层,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在和民众的交流中,感受彼此之间的浓浓情意。 北仑 胡朝霞有时就像是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为了远在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她一直在动脑筋。 1月5日,胡朝霞爱心团队开展的“同读一本书·共享一份爱”书香漂流活动走进了北仑白峰镇中心小学。在活动中,胡朝霞和她的团队向师生们介绍了贵州贫困学校及学生的情况,分享了他们贵州助学的经历。 胡朝霞还与学生们进行了互动,其中就早餐吃什么的问题向同学提问,并讲述了关于贵州贫困学校孩子们的早餐问题。胡朝霞团队深情的演讲使在场师生感同身受。学生们不仅对于贵州贫困山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感到十分震惊,还被胡朝霞团队的行为感动,并且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要懂得满足。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纷纷捐赠出自己的好书,希望贵州山区的同龄人也能和他们一样学更多的知识,有更好的教育。据胡朝霞的联络员说:“加上2015年12月25日在宁波东海实验学校举办活动时收到的400本书,目前一共有1000余本捐赠书籍。”这些书籍能给贵州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一份远方的温暖。 从警27年,身为北仑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胡朝霞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在为民众服务。 周末,只要不加班,她就会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话聊天,一起帮扶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把孤儿养大成人。为此,去年8月,她入选了2015年度“中国好人榜”。 从2011年起,胡朝霞坚持给远在贵州台江县巫梭小学的小朋友撒播爱心。 那是一所没有多媒体电化教室、没有塑胶运动场、没有拓展活动室,只有两栋小楼,一块空地的学校。学校里有129个孩子,他们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穿着破旧的凉拖鞋爬山蹚水、饿着肚子步行十几公里甚至更远的山路赶往学校上学。学校没有专门的食堂,他们的午饭就在教室里解决,饭菜就放在地上或者小板凳上,孩子们围成一圈蹲着吃饭。 了解到孩子们生活后,胡朝霞坚持在每年七八月份给孩子们汇去学费。4年间,她已经资助了70多名孩子,与他们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去年5月21日,胡朝霞带着她的爱心团队一行15人,自发组织远赴巫梭小学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给那里的129个孩子和9名老师,带去了捐款、校服、图书、电脑、药品等物品,还帮学校办起电教室、爱心图书室和医务室。 为了能让孩子们吃上一顿暖暖的早餐。去年9月,胡朝霞和她的爱心团队一起实施了“阳光早餐,爱心助学”活动,通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使129名孩子都享受到了“阳光早餐”,同时还又给他们寄去了校服、篮球、橡皮、计算器等一批学习生活用品,让山区里的孩子们共享一份爱。 海曙 “真乖,再换一个手指。” 在海曙公安分局户证中心窗口见到傅警官时,她正在给一个3岁的孩子办理身份证。孩子输入指纹比较慢,她却很有耐心。 “这是一份需要爱的工作。”尽管傅警官到户证中心工作不过一年多,对这份工作真谛倒是领悟得很透彻。 爱,不仅体现在窗口跟民众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更多时候体现在你我看不到的地方。 户证中心有“上门拍照办证”预约服务,都是民警利用节假日或午休时间进行。因为很多预约的都是老人,上门前还得算好老人午睡醒来的时间。 预约办证的老人、残疾人,甚至精神病人,长期和社会隔离,他们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脸上常常挂着一幅冷漠的表情。 “你想想平时你儿女对你好吧?经常来看你吧?”每次在按下快门前,傅警官总会跟他们拉拉家常,老人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自然,有的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了照片上的这一丝笑容,傅警官往往要付出成倍的时间。时间久了,身边的同事常跟她开玩笑说,“你都可以去当心理医生了。” 她们的付出只是整个户证中心日常工作的缩影。 不仅在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进行制度性的变革,民警们还把更多精力放到提升日常服务质量上,让前来办事的市民体会到更多便捷。 就拿“户证专递车”来说,主要是为行动不便,急需办证或有其他困难的市民提供上门服务,目前行程已达5.5万公里,为1750名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于,并为2500名困难群众减免二代证的工本费5万余元。 随着时代变化,户证中心还在全市首推微博、微信预约办证业务,实现证件办理“零等待”。年初以来,已经有392名市民微信预约办理出入境证件,57人预约办理户籍证件。 细致入微的工作之余,户证中心还利用女工作人员多的特点,创立了“十元爱心基金”,把利用午休时间制作的头饰、香袋、葫芦等小物件挂在大厅里,义卖给前来办证的市民,筹集善款。 去年3月25日,户证中心的女民警们带着她们三年多时间筹集到的“十元爱心基金”善款来到余姚四明山中学,捐献给那里的贫困学生。 鄞州 1月14日下午,鄞州高桥派出所民警郑文杰跟着同事一起走进位于鄞州藕缆桥的阳明学校,为在那里读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送去一份新年礼物。 郑文杰是去年7月才到高桥派出所的新民警。这是他到所里后第二次参加这种大型的爱民慰问活动。 上一次他去的是辖区敬老院,给老人带去了生活用品和水果,还陪老人聊天,“看得出老人们很开心。” 每逢节假日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送温暖、送服务是高桥派出所坚持了20多年的优良传统。 从最初帮老人梳头、按摩、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散步,到现在为老人们包饺子、配老花眼镜、购买保暖用品,陪老人一起看越剧……民警们为老人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多。 多年的看望和温暖深深打动了老人的心。有一段时间没见到派出所的小伙子们,老人们就会向院长打听,“小伙子们什么时候来?”“好想念这些小伙子呀。” 2015年年初那次到敬老院搞活动,民警们亲手为老人们包了水饺。捧着水饺,不少老人热泪盈眶,“已经好久没有吃到孩子亲手包的水饺了。” 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只是高桥派出所“爱民为民”传统的缩影。 郑文杰说,来高桥派出所后,他明显感觉所里的“爱民”活动比较多,节假日活动多,企业走访多,上门服务多。 这多半得归因于高桥派出所的传统。该所始建于1985年,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以“爱民为民”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公安系统的一面旗帜。 多年来,所里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爱民”的传统始终未变。 日常中走访困难群众,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办理身份证;进辖区、企业、村里,进行安全防范宣传;在夏季开展纳凉送安全,在冬季进行送温暖…… 高桥派出所的“爱民”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情”上。 就像1月14日下午的活动现场,阳明学校的负责人所回顾的,每次学校遇到问题的时候,派出所的民警总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十几年来一如既往,“你们是真正的全国先进单位。” 记 者 石承承 实习生 傅佳璐 通讯员 卢淑仪 俞 蓉 钟陶行 /文 记 者 崔 引 通讯员 胡佳晓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