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插根塑料管、临时装个三元催化器就能通过尾气检测

汽修店俨然“站外检测站”

  一汽修店内,一辆正在进行尾气改装的车辆。
  用于作弊的器材。
  一辆货车安装好了用于作弊的器材。(圈内)
  一汽修店内,维修工在给一辆汽车安装作弊器材。 本报记者 摄

  众所周知,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元凶之一。去年12月,官方首次披露宁波等城市的雾霾“元凶”,宁波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其次就是机动车尾气。

  2012年,我市开始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检测,旨在减少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可这项事关城市大气质量,更关乎市民身体健康的机动车尾气检测,因为汽修店钻空子,再加上“黄牛”、“车虫”的推波助澜,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不少漏洞。

  加装个三元催化器,通过检测后就拆掉;发动机排气管里塞个什么东西,检测通过后拆下……连日来,记者调查看到,在慈溪一些汽修店,通过上述手段让尾气检测不合格车辆通过检测已成为他们的主要业务。有的汽修店还配备了汽车尾气分析仪,动过手脚的车辆初步测试合格后再上检测线,小小汽修店俨然成了“第二检测站”。

  记者 程鑫 樊卓婧 

  读者报料:

  去汽修店插根塑料管就通过了检测

  慈溪市民老叶的轿车已有10多年车龄,跑了10多万公里。几天前,车子该年检了,按规定,必须先进行汽车尾气检测,拿到环保标志。

  他驱车来到慈溪市机动车尾气检测站,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可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一氧化碳严重超标。

  第一关都过不了,这就意味着,他的车子无法进行年检。

  老叶手拿检测单,刚走出检测大厅,几名男子就围了上来。

  “没通过吧?我们有办法!”这些人察言观色的本事确实了得,一眼就能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发现哪些人有需求。

  “你有什么办法?”老王本能地抬头问道。

  “这你不用操心,我们给你弄弄,保证能过,通不过不收钱。”

  老叶随机挑了一名男子,从其手里接过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公司名字是孟胜汽修,服务内容除了汽车尾气检测、修理外,还有代办年检。

  一番讨价还价,双方以300元成交。

  老叶开着车,几分钟就和该男子来到了汽修店。店面不大,生意却特别火,店里店外停放着20多辆车子,其中大多是同他的一样破旧的“老爷车”。

  修车工接过老叶那张不合格的检测单,打开汽车引擎盖,东看看西瞧瞧,然后拿来一根圆圆的、大约3厘米长的塑料管,又拔掉一根排气管,将其插了进去。

  随后,修车工发动汽车,又将一根带有金色探头的管子插入汽车排气管。老叶这才发现,管子连接的是一台汽车尾气分析仪。

  随着修车工加大油门,分析仪上的数据不停地跳动。大约5分钟后,修车工说没问题了。他再三叮嘱,开去检测的时候千万不能熄火,一旦车子重新启动,结果就无法保证了。

  汽修店在押下老叶的驾驶证后,又给他出具了张修理单。修理项目:尾气修理、清洗喷油嘴;更换配件名称:喷油嘴。

  老叶心里其实很清楚,所谓的修理项目和更换配件,都是子虚乌有。

  老叶事后了解到,尾气检测站为防检测作弊,也在出招应对:第一次检测不合格的,必须一小时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检测,而且还要有汽车修理厂的车辆维修单,以证明车子去修过。

  老叶战战兢兢地把车子再次开到检测站,排队等候。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他谨记修车工的叮嘱,车子就这样怠速空转着。最后,车子果然通过了检测。

  再次来到汽修店,修车工打开车引擎盖,车头处顿时冒出浓浓的黑烟,他取出先前插进的那根塑料管,将排气管恢复原样。

  老叶后来听说,修车工这样操作,可以让部分尾气从车头处排出,这样一来,从车后排气管里排出的尾气就少了,通过检测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记者调查:

  尾气检测站外汽修店生意火爆

  孟胜汽修店位于329国道边,距离慈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仅数十米。店面不大,店里开进一部待修车就非常拥挤。汽修店前的上街沿上几乎停满了车子,好几名维修工正在紧张地忙碌。

  一名维修工正在对一辆轿车做“手术”:打开汽车引擎盖,在发动机旁边捣鼓着,又拿了个不知名的塑料圈,套在管子上。

  连接尾气分析仪的金属探头伸进了汽车排气管里,然后加大油门,分析仪上的数据不停地变动着,与此同时,汽车排气管里冒出浓浓的黑烟,店里顿时充斥着一股难闻的汽油焦味。

  从车主口中得知,这辆车已将近15年,跑了近20万公里。车主也清楚,这样的车况,尾气检测肯定过不了关,送去大修又麻烦,还是掏点钱这样弄弄方便,反正没其他安全隐患。

  说话间,维修工说车子已经弄好,应该可以通过了。

  听说记者有辆柴油车,店老板很肯定地说“可以搞好”,不过要价500元,还说就是这个行情,最后讨价还价450元。

  “小车不是300元就够了吗?”

  “那是汽油车,柴油车搞起来麻烦,当然要贵些了。”

  “用啥办法,靠谱吗?”

  “啥办法你就甭管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懂,能混过去就行。”看得出,店主对他的技术还挺保密的。

  之后,记者从汽修店的一处角落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地上堆放着各种型号的三元催化器。汽修店小工告知,把这个东西装上去就行了,检测通过后再拆下来。

  记者了解到,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由于这种催化器可同时将废气中的三种主要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故称三元。

  至于那个汽车尾气分析仪,修理店小工说,要1万多元呢。不过有了它方便多了,车子弄过后先测试下,达标的基本上都能通过检测。

  现场直击:

  尾气检测成了“唐僧肉”

  记者随后驱车来到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刚到门口,就拥上来四五个男子,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做尾气检测。

  见记者没有答话,几名男子立即递上名片,名片上清一色的都是汽车尾气检测、修理等字样。其中一名男子名片上印的正是记者先前去过的孟胜汽修。

  记者接过另一名男子的名片,上面连汽修店的名字也没有,最醒目的字眼是机动车排气检测。他说他的汽修店就在检测站旁边,很方便,随叫随到。

  听说记者是辆柴油车,他信心满满地承诺“没有问题”。随后他又询问车龄几年,开了多少公里,是什么型号的车,多少吨位……看得出,他对这个行业的熟悉程度。

  跟之前那家汽修店一样,该男子报价也是500元,讨价后降低到450元。

  见记者还有顾虑,该男子指着旁边一辆刚从检测站里开出、通过了检测的中型货车。

  记者从汽车底部发现了秘密:一个椭圆形的三元催化器,摸上去还是滚烫的。该男子说,把这个东西装上去,基本都能通过,然后再拆下来。

  车主说,他的这辆车车龄并不长,去年检测一次性通过的,可没想到今年过不了。如果换一个三元催化器得好几千元,还是这样省事,几百元就搞掂了。

  说话间,车子开到了该男子的修理店。

  他的这家修理店更小,但位置很好,就在检测站旁边二三十米远的地方。

  说是汽修店,店里却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门口那块“排气检测”的牌子格外显眼,暗示着小店的主要业务就是帮人做汽车尾气检测。

  店里的员工非常熟练地把车底那个三元催化器拆下来,车主驾车绝尘而去,留下一股浓烟和刺鼻的柴油烟味。

  记者看到,汽修店里还摆放着另外三四个不同型号的三元催化器,摸上去还都是热烘烘的。小工说,这些都是刚用过后拆下来的,得多备几个,循环着用。

  据该汽修店员工介绍,汽车尾气检测以前没这么难,通过率还是很高的,可去年7月份开始使用了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率就降低了不少,很多有一定年限的车子,特别是柴油车,这第一关就过不了。

  记者通过专业人士了解到,机动车尾气检测,刚开始使用的是怠速法,去年开始实施的是简易瞬态工况法。这种检测方法能够模拟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包括怠速、加速、匀速和减速等各种工况,真实地反映车辆实际行驶时的排放特征,克服了怠速法的一些缺陷,还能检测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3种污染物,因此增加了通过尾气检测的难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