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明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5年度“最美宁波人”
候选人及事迹(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5号:北仑新碶街道红领之家
  创建于2012年5月,是一个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公益组织。三年多来,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000多次,服务总时长超过24163小时,无论是在医院、敬老院、福利院,还是马路边、公园里,都能看到这群志愿者的身影。
  6号:宁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体
  宁海已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达900名,目前已有4人成功捐献,即陈柯谷、卢科科、杨小强和俞鹏伟。他们四人多次无偿献血,不仅向身边的人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还动员献血的其他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队伍中,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7号:全纪丙
  从点亮甬城的“双闪车队”到驰援雅安灾区的应急救援队,从铁路宁波站春运保障到驰援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到处都能看到全纪丙和他的队员们忙碌身影。2011年至今,他凭着一颗热爱公益的心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带出了多支优秀志愿者团队,奔赴各地开展救援服务。
  8号:刘国娟
  她帮助他人抚养了4个孩子,等孩子成人后,将孩子送还给了亲生父母;她资助了16名贫困生,还将他们中四人招为职工,将一人的奶奶接到身边居住;她20年如一日给敬老院老人送去物资,甚至送去了自家唯一的空调;她善待每一个员工,员工家属受伤,她放带薪假,员工家里葡萄滞销,她买下葡萄送到敬老院。
  9号:红色力量志愿者服务队
  2009年注册成立,前身是鄞州区“红色力量”无偿献血义工队,队伍从1997年刚开始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每个月都坚持组织献血活动,一年至少四次前往上海、杭州等地无偿献血,多年来共累计献血6吨多,为无数患者带去了希望。其中,队长郑世明,已累计参加无偿献血超过200次,献血总量达14万毫升,相当于30多个正常人体的血液总量。
  10号:李胜
  他入江北孔浦街道工作已有12年,一直奋斗在综治维稳和民兵工作第一线,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先后获省级维稳先进个人、区级禁毒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台风“杜鹃”袭击宁波期间,他在抗台一线连夜奋战,却错过与老父见最后一面。
  11号:张亚芬
  她像亲女儿一样孝顺一对盲人夫妇长达10年,为他们养老送终;帮扶一个陷入困境的家庭长达8年,仿若亲人;结对捐助云南、贵州等地7名学生长达7年,无怨无悔;帮助一位侏儒症患者整整5年,不离不弃;建立宁波妈妈微博,帮100多位民工子弟小朋友实现他们的微心愿,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宁波妈妈”。
  12号:何美蓉
  她身体残疾,收入微薄,本该享受社会关爱,却坚持做公益15年,帮助困难群众5000余人,服务时长达8700多小时,个人捐款累计15万元,她经手结对的贫困生有400多人,助学款50余万元,助贫款80万余元,并吸引集结了上百名各界人士投身公益事业。
  13号:陈淑芳
  她在兽医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20多年,用助人为乐的行动诠释爱岗敬业的精髓,被当地养殖户亲切地称为“贴心女华佗”。她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从本科到硕士,更以46岁的“高龄”荣获兽医学博士学位;她先后收养资助了6名孩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14号:陈惠娥家庭
  50年来,她成功牵线男女无数,获得“宁波市十佳公益红娘”称号。她还几十年如一日,上山采摘草药,无偿用祖传秘方免费医治带状疱疹。她的爱心感染了家人,儿子梁斌从2008年开始组织、资助甘肃、广西特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并建立了“梁叔叔帮你上学”微博团队,累计帮助了200多名贫困学子,捐款物资几十万元,2013年9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15号:胡孟波
  他凭着务实创新精神,带领慈溪市水治办实干苦干加巧干,调研总结重点难点问题,全部制定专项方案;积极借助职能部门力量,实行“三位一体”的督查督办制度,积极引入外部监督,放开网络举报,把群众都发动起来,从根本上扭转了慈溪水环境的状况。
  16号:胡朝霞
  从警27年,长期工作在窗口服务岗位,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20年前,她与一个孤儿结下了母女情缘,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着这个孩子。近些年,她还资助了50多名贵州巫梭小学的孩子,每年都给孩子们汇去学费。
  17号:袁松才
  自2009年退休回江北金沙村后,他一人投身于千年古道桃花岭古道的修复中,无论刮风下雨,劈柴修路,记不清砍坏多少把柴刀,磨烂多少双布鞋。6年,他不仅让古道重复往昔面貌,还建了9座亭子,供市民休憩。
  18号:徐鉴华
  从警32年来,他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忠诚奉献、秉公执法,作风扎实、清正廉洁,多次受个人嘉奖。2015年8月5日,在参加治理超限超载行动中,他被一辆严重超载的工程车撞倒并碾压,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终年53岁。
  19号:屠呦呦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号:黄宝康
  当了10多年村党总支书记,他习惯把村民诉求、企业建议、村里该办的事、上级政策,都记在本子上,再一件件去解决落实,厚厚的大开本笔记本,已记满了11本。这11年间,他把一个矛盾复杂村变为了省文明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还最早推行了“道德银行”。
  21号:谢才华
  他醉心于剪纸,勤奋刻苦,创作了1.3万多幅作品,两度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他铁面无私,廉洁自律,70岁时还被千名村民选为村支书;他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但将退休工资和本职收入全部贡献给村里、剪纸馆,还将一生积蓄和所有艺术财产无偿捐给国家。

  上接08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