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善祥与儿女们合照。最前面的女孩是五女儿李微。第二排左边是三女儿李锦,右边是二女儿李又兰。第三排左边是李祖宁,右边是李善祥。 |
 |
李善祥在锦州。 |
柒 前情提要 李善祥带领师生们参观辽东半岛的熊岳果园。没想到几天后,东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人粉碎了李善祥实业救国的梦想,他悲愤地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下课后,师生们收拾行囊,回乡避难。耕余学院只能草草结束。 锦州被占后,日本人上门拉拢李善祥,聘请他担任锦州农会会长。李善祥拒当汉奸,以有病卧床为由推辞。 日本当局将他变相软禁,不许他出境,派人监视他。他只能先让邱天相带子女回上海,自己与徐静园、长子李祖平留在锦州。 一天,李善祥被一群身着“满洲国”军服的骑兵绑架,囚禁在深山冷窟里。 他想不明白,这究竟是土匪所为,日伪所为,还是日伪与土匪联合起来演的一出戏? 记者 陈也喆 不要命的“李善人” “李老头,你赶紧写信给你的家人,让他们快点送100万银元来赎命!” 虽然看不到说话人的脸,但李善祥一听便知是昨天那位自称营长的莽汉。 “老大你知道吗?我正为一大笔债务发愁呢,哪来的钱啊?” 原来,1930年秋,辽西大水,颗粒无收,民不聊生。李善祥不愿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饿死,义不容辞投入赈灾工作。 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10万银元,还亲自到上海,向时任交通银行行长的老朋友商借了20万银元,救济灾民。 一时间,吃不起饭的穷人都知道锦州有个“李善人”,反倒忘了李善祥的真名。 九一八事变后,果园几乎解散,收入中断,这笔债款一时周转不过来,而上海那边催讨得紧。 “我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人了,大半辈子都过去了,我要钱没有,要脑袋倒是有一个。”李善祥是历经世事的人,生死关头说起话来也不怵。 那位莽汉没料到会是这样,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应答。 从前只要土枪一指,被绑者都被吓得屁滚尿流,唯命是从。见过怕死的,没见过不要命的,莽汉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善祥觉得此事蹊跷。那天指着他的头说他是“抗日分子”,现在看来只是图钱。 见莽汉说不出话来,李善祥便问他:“你们到底是什么人?现在国难当头,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绝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即使生活有困难,也不能采取这种办法。做人要有起码的道德,人要自食其力,不要图不义之财,要对得起良心。” 李善祥感觉握着土枪的手松了一些,就继续说:“你们绑架我这工夫,不如好好学一门手艺。我就有一门种苹果的手艺。东北地方那么大,有了手艺,又肯吃苦,混口饭吃总还是可以的吧?” 那莽汉见讹钱无望,悻悻地走了,只安排了一个年轻的下手,看管李善祥。 李善祥看那年轻的下手皮薄肉嫩,想是入行不久,便与他套近乎,拉家常。 聊着聊着,那年轻人渐渐放松警惕,一屁股坐了下来:“不瞒您说,我们头儿说,您是财主,家有金庄银庄,可是那天我们绑你们的时候,发现你跟学生吃的都是糙米饭加大白菜,也没比我们强多少嘛……” 李善祥死里逃生 李善祥被绑票的事,很快惊动了整个锦州。 那些在平常受惠于李善祥的穷苦百姓,自发组织游行,向日伪当局抗议:“他是李善人呢,谁都可以绑,就是不能绑他。没有他,我们早饿死了。” 事情越闹越大,传到了伪都长春,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张景惠是锦州人,他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要求锦州当局肃匪靖安。 不过李善祥是自救才逃回家的。他早就研究过山势地形,也从年轻的土匪那里套了不少话。 一天,他趁军警与土匪交火,两相争斗,无人看管他的时候,悄悄从山上滚了下来,偷跑回果园。 在山洞里住了十多天的李善祥,已是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全身上下都有摔伤的瘀痕,所幸冬天衣服穿得厚,伤势并无大碍。 日伪方面派人前往探望李善祥,竟自称是他的救命恩人,更是加紧了对他的拉拢,还让他伤好了以后出任锦州市长。 日本当局以为演了这一出苦肉计,死里逃生的李善祥一定会回头。 可他依旧我行我素,软硬不吃。 38岁徐静园病逝 绑票事件发生后,李善祥深知锦州不是久留之地,便悄悄把李祖平送去上海念书,只留下自己和徐静园两个人。 徐静园思念几个女儿,屡屡写信到上海,却都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她不知道,那一封封信,全被邱天相扣留、藏匿了起来。 女人之间微妙的斗争是说不清的,也许邱天相只想让孩子们安心待在自己身边,不再记挂那个不愿来上海陪她们的母亲。 徐静园整天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胃病犯时,常弓着身子,捂着肚子,疼得额头沁汗。 “等我处理完这里的事,跟我回上海吧,一家人可以团聚。”李善祥不知是第几次这样劝她了。 “我还是那句话,我听不懂南方人说话,吃不惯南方的饭菜。我也不想跟邱天相在一道。” “我是一定要回上海的,既然你不愿意跟我回去,你还年轻,我也不再耽误你,我们离婚吧。” 徐静园没有说话。能够毅然决然要走的爱人,早已形同陌路。 1934年,李善祥与徐静园正式离婚。 其实李善祥心里早有打算,徐静园清高孤绝,眼里容不得一点尘埃,而邱天相低眉顺从,能够毫无怨言地服侍自己。 这多么像同时代的梅兰芳,他曾在孟小冬与福芝芳之间徘徊,最后选择了福芝芳,理由是:“孟小冬为人心高气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则随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与服侍人相比,为梅郎一生幸福计,就不妨舍孟而留福。” 不管是艺术家,还是实业家,风花雪月过后,考虑最多的还是现实。 独守的时光,徐静园时常哼唱程砚秋的《春闺梦》: 正新婚不多日便要分离, 恨无端开战衅点行相逼, 料不想为新妇先做征衣! 似鸳鸯被浪打分开比翼, 一霎时真个是沟水东西。 徐静园有多心痛,没有人知道。 两年后,她因病去世,年仅38岁。病灶在胃,胃痛连着心。 香色今何在,空枝对晚风。 组织抗敌后援会 1937年春天,李善祥终于处理完所有事情。他整日想着怎样才能逃脱虎穴,返回故乡。 他托人带信到上海,让邱天相拍一个“夫人咳血病危”的电报。 然后,他拿着电报,对日本当局谎称先去北京替夫人看病,什么行李都没带,答应几天后就回锦州。 临行那天,日本当局还派人监视李善祥上火车,见他真的什么东西都没拿,便信以为真。 火车快到北京的时候,李善祥与人在更衣室换了一身行头,戴了一副黑色圆框眼镜,一顶低檐帽子,不仔细看,已经完全认不出他了。 他从北京下车,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 就这样,李善祥避开了日本人的监视,抛下东北偌大的产业,偷跑到上海。 花草掩映的幽静道路旁,有一处浓荫遮蔽的花园。这是李善祥的二哥李咏裳的别墅。 李咏裳想让他享几天清福,可是劳作惯了的李善祥,一时难以习惯如此闲适的生活。 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寇的炮火由华北向上海蔓延,有人劝李善祥举家迁入外国租界,可保平安。 李善祥不以为然:“覆巢之下无完卵,亡国灭种的时候,只要大家齐心抗战,就一定能将日本鬼子赶出去。” 那时,他已年近花甲,听说家乡镇海已成为炮火硝烟的抗日前哨,日军飞机轰炸,军舰炮击,军民伤亡惨重。 他忽然打起精神。 他将妻儿安顿在上海南市区新码头的李氏新记公司暂住,自己拿了几件随身的衣裳,便亲赴老家镇海,组织抗日救亡活动。 他在时任小港镇镇长唐爱陆的支持下,发起组织镇海县小港镇抗敌后援会,并亲自担任救护队队长,捐出1万法币筹集救护队装备与药品。 一个月后,“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了。 李善祥忙着救护家乡的军民,可是留在上海的妻子儿女,他却无暇顾及。 (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李善祥外孙女林放放、李迎口述整理,感谢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相关史料与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