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检查人员正在经营店检查。 |
近日,江东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冬季保健品、滋补品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已检查相关经营企业38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责令相关单位下架2个批次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春节临近,诸如人参、石斛、冬虫夏草、灵芝等养生滋补品销售看好。这些商品不但价格不菲,更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消费者一旦上当受骗,损失的不仅仅是钱财,更严重的还可能是身心健康。 “每年冬季,特别元旦、春节之前,我们都会统一部署特别加强对这些保健滋补品的检查力度和抽检频率,一经发现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不法行为的,立即严肃查处。”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一般检查的重点会放在药店、滋补品经营店、免费体验店,以及以会议、讲座名义开展的推销活动。 “保健滋补品一贯是我们市场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内容之一,近年来,通过整治严打,该行业市场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但是,任意夸大宣传功效,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力度,不间断地开展检查督查。”该负责人同时呼吁,希望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正确认识、理性消费保健滋补品。 有关保健食品的几点提醒: 第一,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用于治疗疾病。不要相信所谓的“疗效”“速效”,治疗疾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或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第二、认清并谨慎选择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有“小蓝帽”专用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正规经国家卫生部和食药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都有相应的批准文号,如:“卫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或“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每个产品只能有一个批准文号,如发现一个批准文号对应多个产品,或是无批准文号的情况,请务必谨慎。批准文号查询请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c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查询。 第三、仔细阅读标签说明书,选择适合的保健食品。任何保健食品都有一定的适宜人群,有的还标注不适宜人群,消费者在选择时应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书载明的使用方法,科学选择并合理服用保健食品。 第四、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到信誉好、证照齐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注意核查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以及包装上的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健康讲座、专家问诊、免费试用等活动;不要通过会议、电视电话、微信购买保健食品。 最后,如有发现违法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的行为,请及时拨打12331或12315举报。通讯员 宣文 ■相关链接 “食药两用”物品有哪些? 国家卫生部于2002年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87种。 具体名单如下: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