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夜炒大豆当零嘴 余姚过年有个风俗,除夕晚上要炒大豆。 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每年除夕夜,有一户人家的灶头泼水洞总是不安静。 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就窸窸窣窣的,不一会儿,一只野鬼伸出黝黑干瘦的手,讨东西吃。 这家的妇人非常害怕,又不敢声张。 后来,妇人想了一个办法。 那年除夕夜,她炒了一锅大豆,一边翻炒,一边等着动静。 当那只瘦如枯枝的野鬼手伸出来时,她马上把火烫的大豆放到野鬼手心上。 野鬼被烫得嗷嗷大叫,缩手缩脚,从此再也没骚扰过那户人家。 这件事,在老百姓口中一传十,十传百,说得愈来愈神乎,愈来愈有趣。 很多人家便效仿这妇人,每年除夕晚上,炒一些大豆、花生、瓜子。 一来可以防止野鬼蹿到自家夺食,二来可以招待亲朋好友,充当茶余饭后的零嘴。 3 正月初一不扫地 老早辰光,宁海有一个年轻的商人,名叫欧阳。他每次出门做生意,都要坐船,经过一个湖。 每次到湖中央的时候,也不晓得他啥忖法,总要把酒肉烟茶、果品糕饼抛到湖里,大家都以为他是“呆大”,他却乐此不疲。 有一次,他又去做生意,船到湖中央时,他正想往湖里抛果品,忽然,湖中云雾四起,冒出一个人来。 那个人说是奉了湖神春湖君的旨意,专门请欧阳去做客,“春湖君感谢你每次过湖时,都送给他礼物,你这次去见他,他一定会回馈你许多物品。” 欧阳听得一愣一愣的,客气地摆摆手,笑笑。 那人接着说:“我劝你别的都可以不要,只要一个名叫如愿的姑娘,就有福好享了。” 欧阳听了点点头。 那人分开水路,欧阳跟他来到春湖君的住处。 春湖君很客气,叫人拿来许多珍珠、玛瑙、琥珀,任欧阳挑选。 欧阳摇摇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如愿一个人。” 春湖君答应了他,叫出如愿,吩咐她好好服侍欧阳。 只见如愿移步清莲,袅袅婷婷,竟如天仙一般艳丽脱俗。 欧阳十分中意,自己尚未婚配,家中正缺一位贤惠娘子,便连连谢过春湖君。 欧阳把如愿带回宁海,结为夫妻。如愿聪明伶俐,勤劳节俭,欧阳想要什么,如愿都能替他办到。 两口子你侬我侬,日子过得惬意十足,欧阳也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富翁。 也许是得意过了头,有一年正月初一,欧阳一时兴起,多喝了几盅酒,发起了酒疯,对如愿吆五喝六、拳打脚踢起来。 如愿逃不过,连忙隐入犄角旮旯的一把扫帚里,消失不见了。 等欧阳酒醒,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日夜守住扫帚,不敢动扫帚,害怕惊动如愿。 可是如愿再也没有出来过,欧阳的生意从此一落千丈,整个人也一蹶不振。 后来,正月初一不扫地,渐渐成了宁海人的习俗。老百姓怕拿起扫帚扫地,会赶走如愿,日子便不称心如愿了。 4 不吃隔夜的蛋 每到春节,桌上总有吃不完的海味山珍,冰箱中也会囤积各种隔夜菜。 象山有一个旧习俗,绝不吃隔夜的饭菜,尤其是隔夜蛋。说起来,还是一对恩爱夫妻的故事。 当地有一户人家,丈夫耕田,妻子织布,日子过得朴素温馨。 每天中午,丈夫在田头干活,妻子在家做好中饭,送过去,两个人一起吃。 有一天,妻子煮了一碗荷包蛋,走到稻田边的一株槐树下,见丈夫还在干活,没有过来,就先搁下碗筷,走了几步,上前叫唤他。 这时,槐树上有一条蜈蚣精闻到热气腾腾的荷包蛋,就从树上跳了下来,刚好掉到荷包蛋上。 蜈蚣咬了几口蛋,拉了一窝蜈蚣子,就爬走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来了,已是累得满头大汗,端起碗,什么也不顾,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当天夜里,丈夫的肚子便疼痛难忍,一连几天都不见好。缺医少药的年代,两夫妻便去求菩萨。 菩萨的意思是,夫妻须分开一段时间,丈夫的身体才会好。 妻子没办法,只好含泪离家,去外面当帮佣。 丈夫一个人在家,病仍然不见好转,没力气种田,积蓄很快就用光了。过了两年,家产也变卖精光。 他只好外出,整日以乞讨为生。 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口讨饭,女佣人低眉顺眼,拿了一碗饭给他。 他抬起头,想要感谢她,定睛一瞧,却惊出了声:原来她就是自己分开两年多的妻子啊。 妻子也惊呆了,眼前这个邋遢干瘦的叫花子,竟然是自己从前那个身强力壮的丈夫。 她又惊喜又伤心,泪要涌出。 她悄悄把丈夫带到厨房,煮了一碗荷包蛋给他。 丈夫因为一路劳累,又惊吓过度,还没等荷包蛋出锅,便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了。 忽然,两年前被丈夫吃到肚子里的蜈蚣子,统统变成了蜈蚣,闻到蛋香,便从丈夫的鼻孔里钻了出来。 这下丈夫顿感神清气爽,肚子不痛,人也精神了。 妻子辞了工,跟丈夫回家,没过几天,丈夫的身体便恢复原样,又能下地种田了。 从此,夫妻二人再也没吃过隔夜蛋和隔夜菜,怕蜈蚣嘴馋,在饭菜里下子。 5 吃一块龙凤金团 每逢春节,老宁波人总少不了用龙凤金团馈赠亲朋好友,讨个吉利。 为什么这种糯米团,叫龙凤金团呢?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宋朝,金兵入侵中原,康王赵构为了躲避金兵,一路落难,逃到宁波。 东奔西走了很久,康王已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 走到街上,店铺很多,吃的东西也蛮多,摸摸袋里,瘪瘪的,一个铜钿也没有,只好咽下口水,继续走路。 忽然,一阵香气四溢开来。康王精神一振,抬起头来,是一爿糕团店。 那香气正从蒸笼里出来,上面是一只只滚圆嫩黄的东西,靠得愈近,那香气愈发勾得康王垂涎三尺。 这时,主人热情地过来招徕:“客官,趁热尝尝味道。味道勿好,铜钿就好甮付了。” 康王一听,高兴坏了,迫不及待地伸手拿了一个就吃。心里思忖,等下只要说味道不好,就不用付钱了。 可是这东西又香又糯,热烘烘,甜蜜蜜,入口即化。 康王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又一个,连吃了九个,手上还有半个,再说不好吃,谁信呐。 店主人见客人一刻不停地吃,便过来收铜钿。康王一时不知怎么办,想跟他搭搭话,拖延时间:“这东西叫啥名字?” 这一问不要紧,店主自己也答不上来,停顿了半晌:“勿瞒侬,这东西是我阿妹自己做的,名字还没取呢。” “那我来给你取个名字吧。” “客官名字若取得好,讨个彩头,刚才的铜钿就勿用付了。” “你阿妹叫什么名字?”康王一边咽着半个糯米团,一边问。 “赵凤英。” 康王忖了忖,自己是龙,阿妹是凤,糯米团在阳光下又是金灿灿的,转念一想:“这东西就叫‘龙凤金团’吧,包你今后生意兴隆。” 店主听了大喜。 后来,这爿店的生意果然蒸蒸日上,吃了龙凤金团的人,也都飞黄腾达,大吉大利,毕竟沾了帝王之气嘛。 参考文献:《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宁波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