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汀街街景 |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3%;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上缴中央财政突破1000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完成8.9亿吨,分别位居全球港口第四位和第一位。 同时,去年我市预计城市化率达70.8%,五年提高5.8个百分点;五年来,坚持新增财政的2/3用于民生领域,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投入累计3138亿元,年均增长17.2%;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33平方米和49.28平方米。 简单来说,“十二五”期间,我市的经济发展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社会也更文明了。 记者 林伟/文 记者 刘波/摄 关键词 老百姓获得感 【成就】 去年12月2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公共服务蓝皮书》,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中,宁波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第二。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中国市长协会发布的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宁波荣获2015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二名,同时被授予“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奖”。 五年来,我市坚持新增财政的2/3用于民生领域,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投入累计3138亿元,年均增长17.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7852元和26469元,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1.7%,特别是农民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多年居第一位。 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52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到1860元、744元、2398元和210元,全面消除了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家庭。 “新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4.1万套,新改扩建中小学510所,教育公平水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平安宁波”建设名列主要城市第二名。 【案例】 虽然临近春节,陈玄光仍然每天会去新房督促装修工人施工。“真没想到,我可以这么快就实现住上大房子的愿望。” 5年前,陈玄光买下了徐戎一村的一套二手住房,面积不到50平方米,花了50多万元。在这次危改中,陈玄光选择了货币安置。根据这套房子的评估价格,他共获得了各种补偿、补助共100万元左右。 听说江东区推出了500多套存量安置房房源,供选择货币安置的被征收人竞拍,他第一批报名参加。 “我选择了东都华庭的房子,那里的环境和品质比徐戎小区高了好几个档次。虽然物业费要贵不少,但也还能接受。”更让他满意的是,虽然竞拍也比较激烈,但他还是用每平方米不到万元的价格,拿下了一套113平方米的房子。 “我算了一下,用徐戎小区那套房子的补偿、补助,我只要补不多的钱就够了。”也就是说,房子大了一倍多,自己掏出的钱并不多。“根据我的了解,新房的市场价每平方米肯定要超过1万元的。” 拿到新房后,陈玄光立即开始装修,并计划今年5月1日入住新房。 【解读】 从2014年11月开始,《宁波市关于推进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重点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施行。 有别于国内其他城市,宁波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除了非成套房和旧村改造,还新增了一块重要内容———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也就是说,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重点是宁波特色的棚改。 所谓成片危旧住宅区,是指国有土地上以多层多业主住宅为主,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连片城市危旧住宅区(包括非成套房片区)。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已启动棚改项目77个,其中危旧房项目5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1个。全市新开工棚改安置房(含货币化安置)36736套,为年度任务目标的118%。60个棚改项目获得国开行授信,授信金额915.2亿元。 徐戎小区是我市首个成片危旧房改造项目。在去年6月正式启动危改签约工作后,徐戎小区目前的签约率达到99.5%,其中选择货币安置的被征收人占到70%,目前腾空率98.5%,已进入房屋拆除阶段。 关键词 政府透明度 【成就】我市政府透明度连续位居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首位。率先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473项主要职责、2967项细化事项“责任清单”。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向县(市)区下放行政审批权限43项,行政审批精简幅度达到59%。推进预决算公开,推行阳光征迁,全面公开政府重大决策、政策,满足不同群众信息需求。 【案例】 陈女士是海曙区一家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老总。前几年公司刚成立时,为了办个手续,她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补了多少次材料。 前阶段,公司要变更地址、经营范围、经营期限,这比几年前办的手续还要麻烦得多。一想到过去的经历,陈女士有点头痛了。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办理前她拨打了海曙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咨询电话,想问下具体的工作时间。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主动问她要办什么。最后,还向她要了QQ号,并在网上传了些资料过来,告诉她该准备什么、怎么填写。 有了准备,陈女士先是找到股东一一签字,然后抱着一摞材料来到中心的办事窗口,找到了之前电话联系过的那个工作人员。 因为现场还需要走流程,这名工作人员几乎“揽”下所有的活,各个窗口小跑着帮着办手续。仅仅花了两个小时,全部手续办好。 陈女士很感慨:在以前,办理这样的手续起码要来三次。第一趟去咨询、领表格;第二趟准备好资料后再由中心受理;第三趟差不多3个工作日再领取。如果资料不会填、不齐全,就要跑更多趟了。 【解读】宁波是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粗算一下,1999年至今,宁波市本级审批事项从原来的1289项减少至697项,缩减幅度近一半。繁琐的手续没了,市民办事自然利索多了。 2015年地方政府效率“排行榜”,104个重点城市中宁波排名第六,超过杭州。 2014年,宁波市还首次对外公布了两张特别的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宁波首份“权力清单”涉及44个市级部门的4189项行政权力,精简幅度达59.45%。一并公布的还有47个部门的“责任清单”,这些部门具体该做什么事,有哪些责任,对照清单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以前经常出现的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有望得以杜绝。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多年连续测评发现,在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测评中,宁波市政府连续多年名列前茅,2009年、2010年、2012年排名第一,2011年排名第六,2013年排名第三,2014年排名第二。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认为,宁波的政府门户网站设计合理,操作也简便。申请人需要提交的资料环节,比其他城市便捷得多。 想查询某政府官方网站或者微博微信,只要搜索名称就能找到;想互动参与市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只要关注会前预告,留下想说的话;发布会过程,也会在网上“直播”,网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发布会的进程、内容。 2011年开始,宁波市所有政府部门的部门预算也向社会公开,特别是“三公”经费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