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姓更幸福 社会更文明

  琴桥

  关键词

  社会文明

  【成就】 我市是全国六个之一、全省唯一的“四连冠”全国文明城市。五年来,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市民素质,文明基因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全体市民之中。

  宁波成为世界遗产城市,成功举办国际性马拉松赛事,荣获“2016东亚文化之都”称号。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的“宁波解法”、司法调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宁波模式”形成全国经验。

  宁波也是“爱心之城”,近年来全社会累计捐款50多亿元,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慈善工作七星级城市。今年1月3日,“顺其自然”荣获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

  

  【案例】 市一幼:City a young;双英亭:Double British pavilion;同乐亭:With Le Ting……地名竟然逐字翻译的,同一个词里一个字用拼音一个字用英文,而且英文的大小写也不规范。这些可笑的英文注解,是网友去年3月在中山广场的导游图上发现。

  这样的翻译,可能会让很多外国游客莫名其妙。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慢慢改善。

  近日,来宁波才4个月的浙江万里学院口语外教丹·班尼特要去杭州。走出学校东门,正好一辆出租车看到他停了下来。“shi-qi。”丹·班尼特的汉语非常有限,只能说几个日常词汇,他努力报出“石碶”这个地铁站名。尽管司机不会英语,但还是领会了意思。

  丹·班尼特从来没有搭乘过宁波的地铁去火车站。地铁站里从入口到坐车都有明显的导视系统,也均有英语标注,“自动售票机(Automatic Ticketing)”“进站检票(Entrance Gate)”等指示牌让丹·班尼特走得很顺利。

  上了地铁,车厢很空,丹·班尼特顺势坐在长凳一角。一站后他忽然注意到椅背上印着“爱心专座(Seat for passenger in need)”,忙起身坐到了一侧,让爱心座位空出来,即便这时候整个车厢都根本坐不满乘客。

  他坐在位子上非常注意听广播的双语报站,这让他没有坐过站。地铁出口就是火车站的到达大厅,丹·班尼特研究了一会指向牌,沿着正确的方向来到售票厅。

  “宁波的公共双语标识越来越完善了,我希望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处处有双语标识,这样我们在宁波会生活得更加自如。”丹·班尼特说。

  

  【解读】 目前我市已制定了《宁波市城市公共双语标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和《宁波市城市公共双语标识系统建设技术指引》。

  不仅在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所有出入口处司标、车站内双语标识、报站系统已全部完成,还启动南部商务区一期、栎社国际机场、国际会展中心、和丰创意广场等重要涉外场所及新建道路的公共双语标识示范项目建设。

  同时,我市还正在积极探索改善城市国际化软环境的有益举措,实施完成既定的重要涉外场所及新建道路的公共双语标识示范项目建设,同时注重已有公共标识更新实施。

  关键词

  美丽宁波

  【成就】 实施“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累计消灭垃圾河282.3公里、治理黑臭河726.5公里,完成“三改”、拆违面积5840.9万和5344.9万平方米,淘汰重点落后产能企业569家、黄标车10.9万辆,“禁燃区”面积扩大到1083平方公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累计下降20%。

  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近83%。

  

  【案例】 2015年4月22日(周三)。当天镇海天气预报:晴到多云,北到东北风3~4级,气温8℃~22℃(相对湿度90%左右)。当日环境观察点(沿江路)天气晴朗,一片蓝天。文字下面,还配发了沿江路周边的照片。

  这其实是一则微博,博主是镇海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总队。这是由镇海区社会热心人士、专业人士和环保达人组成的一个纯民间环保志愿组织。

  镇海区有本《环保民情日记》。从2008年4月开始,镇海区通过邀请群众担任民情日记员,对居住地环境以日记形式记录,并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绿丝带的成员都是环境质量民情日记的记录员。用队长郁振伟的话说,队员们都好比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监测点”,敏锐地观察着周边空气环境的动态。

  “某年某月某日5点,空气出现酒精的异味,风向北风,风力较大。”

  工作之余,郁振伟也每天记录居住地的异味状况。“那一次,我闻到酒精味,就想到一家酒精厂。我就把气味描述下来,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风向一个不少。”

  随后,他还要用简易的空气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空气采样器的操作并不难,就是一支大针筒,针眼处安置着一条橡皮管,抽气前取下橡皮管,随即抽进满满一针筒的空气,然后将橡皮管套上,迅速将橡皮管打结。“采集了气体后,我们就交到环保局进行检测。”

  为了让更多人直观了解镇海大气环境状况,郁振伟还和他的团队从去年开始每天在几个固定环境观察点拍摄10余张照片上传到微博。

  在像郁振伟这样的众多志愿者的努力下,以及我市淘汰黄标车、“禁燃区”建设、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共同作用下,2015年,我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2.7%,比2010年上升了12.4个百分点。

  

  【解读】 去年,宁波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302天,与前年持平。空气质量Ⅰ级(优)71天,Ⅱ级(良)231天,Ⅲ级(轻度污染)天数为49天,Ⅳ级(中度污染)天数为10天,Ⅴ级(重度污染)天数为4天。

  对于市民最为关心的霾天,去年我市共有74天。也就是说,去年我市每5天就有一天是霾天。但与前年相比,霾天减少了44天,下降幅度达37.3%。

  同样是颗粒物,和PM2.5一样,PM10的浓度同比也有明显下降,去年我市的PM10浓度还首次出现了达标情况。

  专家预计,“十三五”期间,PM2.5仍是造成我市空气质量超标的最关键污染因子。

  关键词

  城市活力

  【成就】 我市多次荣获由《环球时报》环球总评榜发布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称号,2015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七位,比上年上升了一位。宁波还是福布斯发布的2015创新力最强城市第8位。

  我市率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1.5万户,同比增长4%,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宁波籍两院院士达100多位,名列地市级城市前茅,拥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198名。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4.9%,居相关城市前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7%。

  宁波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去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1.4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海上丝路宁波集装箱运价指数”登陆波罗的海交易所,中东欧博览会落户宁波。

  

  【案例】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2015年宁波·江东区科技人才周”项目路演环节,一名在校学生带来的“迷之游戏”让观众眼前一亮。

  1995年出生的吴德堪是宁波大红鹰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清瘦、高个、小麦肤色,说话时略带羞涩,第一眼很难看出来这是一个已获得天使轮融资的CEO。

  从初中开始,吴德堪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游戏迷,不同的是,他不只是因为打游戏而打游戏,在打游戏的过程中他在思考,同时试着编程。“没想到上了大学,打游戏还打出事业来了。”吴德堪挠挠头,腼腆地说。

  吴德堪介绍,“迷之游戏”是一款以DOTA为游戏题材的5V5对战竞技游戏,利用先进的引擎能解决原DOTA游戏中许多痛点,力求高清还原DOTA游戏,传承DOTA游戏的经典,并且游戏模式、内容上进行微创新,让DOTA继续热下去。

  “我们的粉丝量很庞大的,虽然还没有正式上线,但在网上试演的时候,当时在线观看的人有7万。”吴德堪充满信心地说。

  “迷之游戏”已成为江东众创空间盛世方舟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去年9月刚入孵就获得融资,目前已完成“天使轮”融资,由龙翌资本领投、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跟投。

  

  【解读】 去年,宁波提出要建成国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创业之城”,到2020年建成100家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集聚1000家天使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孵化10000家创新型小微企业,培育10万名以90后大学生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创新大军。

  截至目前,宁波市人才总量已达182万余人,其中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198人。

  关键词

    出行畅通

  【成就】 宁波公共交通畅通率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位。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建成通车,3号、4号、5号线和市区至奉化城际轻轨开工建设,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市区共有公交车4727辆,公共自行车3万辆,形成了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

  新增铁路64.7公里、高速公路111公里,打通“断头路”80条,“智慧城管”全面建设,公交出行分担率突破30%。

  

  【案例】 家住鄞州古林的杨先生最近换了一份高新区的工作,收入还不错。家在城市西南,而上班则在东北方向,每天来回80公里。

  其实,这份新工作杨先生本来是不会选择的,上下班来回实在太辛苦。可地铁的开通和公司楼下自行车网点的建成,让杨先生打消了这个顾虑。

  在轨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网点开通前,如果杨先生去高新区上班,只能开车。他计算过,来回80公里,按照综合油耗每公里0.7元计算,一天光油费就要花近60元;按每月22天上班计算,每个月油费开支就要1300多元。

  但现在杨先生每天这样上班:首先到2号线栎社国际机场站坐地铁,到鼓楼转1号线,再到福庆北路站下车,到站后,虽然距离公司还有一段距离,但他可以选择骑公共自行车。

  虽说从家里出发到公司,大概也要1小时,但路费便宜了许多,地铁是6元,如今刷卡只要3.6元,公共自行车1小时内是免费的,因此杨先生上下班只要7.2元。这样一个月下来,路费只要不到200元,是开车上下班的零头还不到。一年下来,能省下1万多元。

  更重要的是,路上再也不用担心拥堵、违章等各种突发状况,上班也能准时许多。

  

  【解读】 2013年9月,宁波开通了首批32个公共自行车网点,迅速受到市民的欢迎。截至目前,宁波市区已建成公共自行车标准网点1240个,投放自行车3万余辆,已提前2年完成2017年建设任务。

  截至去年年底,宁波公共自行车累计办理租赁卡44万张,租车量近6175万次,按平均单次骑行3.6公里计算,行驶里程2.2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560圈,共节约汽油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1万吨。

  与此同时,原先就有的常规公交和出租车的服务也在提升。也是在2013年,宁波公交实现1小时优惠换乘,1小时内乘客换乘另一趟公交车不用再付车费。常规公交线网进一步优化,公交专用道里程超过100公里,市民乘坐公交车更加优惠、快捷。

  此外,累计新辟31条、优化调整94条公交线路,累计有30条公交线路完成提速。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公交服务,开通了首条平价定制公交线路,启动了定制公交线上招募,还先后开通了假日登山、烧烤、杨梅采摘、社区旅游、中考游泳、医疗健康、赏花线等一批特色线路,提升公交吸引力,鼓励市民公交出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