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图片 |
人性是多面的,尤其是面对某种隐秘时,这种多面显得更加不可捉摸。 一名在宁波打工的技术男两次成功破解了宁波市的咪表停车系统。第一次他提醒了主管部门,促进了系统升级,因此还获得了主管部门的奖励;然而,当他第二次将升级后的系统再次破解时,他却悄悄“克隆”了18张咪表卡出售。近日,因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他被鄞州法院判刑。 记者 胡珊 通讯员 尹杉 咪表卡居然也有人造假 为了停车方便,去年9月下旬,市民叶先生在鄞州的一家票务公司买了一张咪表卡,面值为100元。 “第一次使用应该是在十一期间,在开明街附近第一次刷卡时,就发现扣款异常。”但叶先生没有在意,之后他又使用了1次,这次卡片居然显示需要补款,就无法再继续使用了。 叶先生有点气愤,打了咪表管理的服务电话询问,咪表管理部门核实数据后,发现叶先生使用的居然是一张假卡。 叶先生马上回头找了卖给他卡片的票务公司,在叶先生的交涉下,票务公司还了94元,扣除了他刷掉的6元。 票务公司承认,这些咪表泊车卡的确不是从正常途径买来的,而是他们收购来进行二次销售的,为的是赚个差价。事后,票务公司配合民警,将供卡人叫来调查,对方因此落网。 技术宅男两次破解咪表系统 卖卡的小伙子叫罗斌(化名),80后,重庆人。几年前,他来到宁波,专门从事给人安装电子门禁系统的工作。 罗斌平时喜欢捣鼓一些电子产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停车咪表卡竟然可以在门禁系统的读卡器上读出数据,之后,他就尝试破解咪表卡的密码。经过多次尝试,成功破译了密码。 第一次破译,他马上将情况反馈给了城管部门。城管部门也发现了咪表卡密码存在漏洞,非常重视,重新加强了密码设置,还特意邀请他再次破译。因改进后的密码破解难度较大,这次罗斌未能成功,但获得了城管部门的奖励。 可是去年5月,罗斌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侦测卡,可以用来读取密码。他就买了一张并拿到路边的咪表器上使用,又新买了18张真的咪表卡进行技术测试。经过反复试验,他第二次破解了咪表卡里的密码。 很难推测,为什么这次他没有通知城管部门,只知道他随后读取了这18张咪表卡的信息,通过读写器和电脑将这18张卡做成面值为100元的“咪表卡”。除了卡的编号为随意编造以及图案较为模糊外,这些克隆卡其余部分和真卡一模一样,也能使用。 罗斌将其中的14张复制卡出售给街边的票务店,谎称这是公司发给员工的咪表卡。后他又在2015年七八月间,以同样方式再次伪造4张咪表卡出售,总共获利1000余元。 克隆咪表卡存在致命漏洞 虽然罗斌亲自测试过克隆卡都能用,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克隆卡存在一个致命漏洞。因为克隆卡使用了真卡的账户,虽然两张卡里的钱是分别独立的,使用互不影响,但只有在真卡卡中有钱时,克隆卡里的钱才是有效的,一旦真卡内的金额使用完了被注销,克隆卡也会失效。这也是为什么叶先生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卡片就出现扣款异常的原因。 落网后,罗斌承认这些卡均系自己伪造。因复制卡和真卡在刷的时候都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同时在一个账户下,复制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咪表卡系统后台数据混乱,并导致相关单位受到了经济损失。 2016年1月,公诉机关指控罗斌犯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向鄞州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罗斌伪造并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判处拘役5个月,并处罚款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