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商报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拆了1万平方米厂房治理河道

最美基层“河长”老蔡和他们村的母亲河

  老蔡向记者介绍河流整治情况。 记者 王鹏 摄

  那水,那村,那人

  见证着多年历史变迁的东雅河,是东雅人心中的母亲河。

  初春的阳光下,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静静流淌,倒映在河水中的护栏、绿树和蓝天清晰可见。不远处,还有几个村民在河边的柳树下垂钓。

  小桥流水人家,是生活,也是诗意。

  “母亲河”复活了,这是东雅人最真切的感受。

  几年前,东雅河可谓百病缠身:河道淤积变浅变窄,水流缓慢梗阻不畅,河里水葫芦、水草疯长,河面到处可见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每况愈下的水质让村民苦不堪言:河水混浊发臭,夏天一到,河边村民窗户也不敢开。

  短短几年间,这条臭水河就恢复了她以前的生机。村民们知道,“母亲河”复活的背后,都是河长老蔡的心血。

  2005年,外出创业的蔡康国背负村民的信任和期待,回到东雅村出任村主任,此时他已年近六旬。  

  1947出生的蔡康国从小吃苦不少,8岁就下地干农活,年轻时干过不少苦力,当过建筑工。

  在村民郭明良的眼里,老蔡不仅能吃苦,而且很有眼光。

  上世纪80年代,村里办了家印刷厂,他和老蔡搭档,对外的事情几乎都是老蔡打理。

  1994年工厂转制后,老蔡走出村子,到东钱湖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10年间,他的服装厂固定资产就达到上亿元的规模。

  老蔡富了,可东雅村这些年始终未见起色。2004年,邱隘镇相关领导到东雅村调研,让村民推荐,谁能把东雅村带上致富之路。

  郭明良第一个就推荐了蔡康国。

  村民举手赞成。早在老蔡走出村子开厂的第二年,他就捐资60万在村里浇了一条1500米长的水泥路。那是村民进出的必经之道,当时是条泥沙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外面的出租车和三轮车都不愿前来。水泥路修好后,方便了村民进出,这事让村民感动了好一阵子。

  邱隘镇领导上门找到蔡康国,请他“出山”,但家人不同意:都快60岁的人了,工厂办得好好的,还去村里折腾个啥?再说,村里那么穷,怎么搞得好?弄得好是应该的,弄不好就要被人指责。

  但是,村里的民意测验,几乎所有的党员和村民代表都投了赞成票。

  2005年,已近花甲之年的蔡康国把工厂交给儿子,回到村里,成了东雅村的领路人。

  仅仅两三年时间,他就在村里建成了几十间标准厂房,引进数十家企业,村里集体经济的账本上开始有了盈余。

  老蔡的有眼光是出了名的,所以几乎每一个决定都会得到村民的支持,除了拆厂治河。

  一条臭河和1万多平方米厂房的取舍

  2009年,口袋渐渐鼓起来的东雅人开始新村建设,做规划的时候,老蔡就已决定对东雅河同步治理。

  此时的东雅河,在很多村民眼里,已经成为包袱和累赘。除了糟糕的环境,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年代久远的东雅河淤积严重,河道变窄变浅,排洪能力大大降低,一到台风天,河水就会泛滥,淹到村里,全村几乎成为一座孤岛。

  起初,村民建议,这样一条几近荒废的小河,索性填掉,一了百了,还能增加村里的土地,建几幢厂房出租还有笔不菲的收入。

  老蔡理解村民的想法,但填了河,村里就不会被淹了吗?

  这条“母亲河”承载了东雅人太多的历史和回忆,他们祖祖辈辈在河边生活。儿时的记忆里,河水清澈见底,全村人的生活用水都取自这条河。那时候,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抓鱼,摸螺丝,春天,岸边的野花缤纷一片,风一过,摇得如痴如醉;夕阳西下的时候,河水如万片碎金,动荡闪烁;晚上,大人们坐到河边纳凉,明月,清风,蛙声一片,都是岁月绵长人间静好的回忆。

  老蔡舍不得填河。

  望着河里到处漂浮的垃圾,他心里五味杂陈。村里这几年埋头搞开发,什么样的垃圾都往河里倾倒。变成现在这样,他们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怎能这样挥手弃之?

  况且,好生活离不开水,新村建成后,如果没有水,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将大打折扣。

  老蔡带着村干部现场会诊,发现病根就在于这条河太弯太窄,最窄处只有六七米宽,行洪能力太差。他由此提出方案,在河道弯曲的地方重新开挖一条人工河,将东雅河变宽变直,然后再将生活生产污水分流,东雅河定能恢复以前的活力。

  重新开挖河道,就意味着原河道旁边的厂房要全部拆除,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这批厂房是老蔡上任之初所建,也是村里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当时的年租金上百万元。听说要将其推倒为河道让路,很多村民不同意,指责这是劳民伤财的败家行为,其中夏耀明等几名村民极力反对,继而跑到镇政府上告。

  面对这些阻力,老蔡不为所动,他向村民解释,水问题解决了,环境好了,何愁经济不发展?他保证,定会给村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臭水河的蜕变

  为了这份答卷,老蔡将自己的身家都押上了。

  厂房推倒,开挖工程启动。据测算,取直老河,开挖新河,共需资金1000多万元。与此同时,新村建设也已上马,另一处标准厂房也破土动工。所有这些项目共需投入资金五六千万。

  当时的东雅村在老蔡的带领下虽然已经不再一贫如洗,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老蔡凭着他的信誉,取得了施工单位给予的赊账干活的优待,但赊一两个月没问题,时间长了,施工单位也着急,有段时间,不时有人找到他办公室讨债,有时甚至追到他家里。

  眼看春节临近,老蔡开始四处筹集资金,他可不想因为拿不出工程款而让农民工拿着白条回家。

  那段时间,他跑遍了多家银行,但全都吃了闭门羹。自开办企业到2009年,老蔡的身家已有上亿,还从未遭遇过如此尴尬的处境。

  晚上回到家,疲惫不堪的他瘫坐在沙发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当晚,他做了个决定:退掉自家在东钱湖预定的别墅,再卖掉一间店面,以解燃眉之急。

  家庭会议上,老蔡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孩子们最终没能拗过他的倔劲,新村建设和河道治理所需的资金总算暂时解决。

  时隔不久,老蔡再次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他再次打起了自家厂房的主意,将工厂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就这样,老蔡以破釜沉舟的魄力,完成了新村改造,东雅河的整治也同时竣工。期间,他几乎天天都在几个工地转悠,确保施工不打折扣。

  老蔡吸取了东雅河遭污染的教训,新村的污水管网不再直通河道,全部接入市里的污水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为净化水质,在修筑河坝的时候,专门采用了空心石头,有利于水生动植物栖息生长。河道开挖竣工后,他又在河道两旁新栽了柳树、樟树等景观树,河岸的斜坡上铺了草坪。河道边搭建亲水平台,供村民夏天纳凉之用。河道旁的道路,也从以前的土路,变成了一条近3公里长的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

  如今的东雅河平均宽22米,水深2米以上,最深处达4米左右。更重要的是,河道取直后排洪能力大大增强,2012年的“海葵”和2013年“菲特”台风就是最好的检验,紧邻河边的东雅新村安然无恙。

  东雅河的蜕变终于让当初反对他的村民心悦诚服。如今,这条河除了老蔡这位资深河长外,还配备了专门的管家,定期巡查,定期清理。

  老蔡终于看到了记忆中的河:

  水是活的,透亮的;水边的一切生机勃勃,一片花瓣落下,细细的水纹荡开;村民们喜欢沿着河散步,看看水,就算不说话,也是一种曲折的情致……

  那才是他想要的家,才是让人踏实让人欢喜的生活。

  记者 程鑫 樊卓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