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蜗牛”为何变成了“小兔子”

400万字家长日记记录家校沟通的点点滴滴

  家长通过家长日记与老师沟通。

  在鄞州下应中心小学,有位名叫陈彩萍的语文老师,从2008年9月起做了一个“实验”:尝试着让一年级新生家长通过写日记,来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促进学校和家长的密切沟通。

  几年下来,家长日记字数不少于400万字。而这段时间中,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她所希冀的家校沟通成效明显。

  从嫌麻烦到积极参与

  2008年9月,已从教20余年的陈老师又轮回到教一年级,“多年来我一直在想着怎样更好地进行家校联系,怎样更有效地和家长沟通,这次我就想试着用‘家长日记’的方式来进行。”

  一年级的孩子会写的字不多,但通过他们的口述,家长记录下来,同时家长还可以在日记上写些自己的感受、疑问等。

  “当时全班40多名同学,有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刚开始时,有的家长说工作忙,有的孩子是长辈抚养,的确有家长不理解、嫌麻烦的,也有家长不知道从何下笔。”陈老师说。

  但陈老师告诉家长,签个名也行,写一两句话也可以,比如写上“孩子今天身体不好”等,只要互相有了解有联络就可以。

  一段时间过去,积极参与家长日记的家长越来越多。随着孩子年级的提高,孩子自己动手写日记的也越来越多,但家长还是坚持参与其中,大家养成了习惯。

  “小蜗牛”变成了“兔子”

  从孩子和家长都对学习失去信心,到后来孩子奋起直追,直至考上心仪的初中,在峰峰的积极变化中,陈老师认为“家长日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是峰峰妈妈在家长日记初期时写的话:“今天回来就先做作业,然后开始背《自选商场》。不知道怎么了,这篇课文不会背,总说太长了,我实在没有办法,就和他打了个比方,后来又和他谈了很多,他还是干着急没有信心,总说自己追不上别人。我急了,就说:‘你怎么会那么笨?’他回答说:‘我就是大笨蛋!我就是跟不上别人!’听了这些话,我心里酸酸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陈老师在日记中回复:家长很负责,慢慢来,一定会有进步的。“这个孩子在学校很沉默,做作业也拖拉,其实当时我也很头疼。但通过家长日记的沟通,我发现家长很负责,我们就一起鼓励孩子。家长会讲述一些遇到的问题,我也经常在下面留些辅导鼓励的方法。一来一往六年过去,可喜的是,这只‘小蜗牛’转变成了‘兔子’。”

  一份珍贵的童年记忆

  班里有个叫陈俊捷的同学,六年中和家长一起写了55本家长日记。“小时候是我帮着记,后来孩子养成了习惯,是我们一起记,这六年中的酸甜苦辣都真实地记录在这里。”陈俊捷妈妈说,“很多有趣的细节,幸亏当时记录下来。现在我们翻开日记本,这些趣事还历历在目。”

  现在陈老师带的202班中,也有近三分之二的家长参与了家长日记活动。“我们家是谁有时间谁就和孩子一起记,变成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一起记日记。我觉得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和孩子建立了更亲密的亲子关系。”陈芷萱的爸爸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和老师沟通方式多了,但老师不可能一直盯着QQ、微信,遇到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我们就通过家长日记和老师沟通,这样非常好。”

  “这是孩子们珍贵的成长足迹,也是对他们童年生活最好的礼物,是金钱买不到的财富!”陈老师说。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薛丛川 汪方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