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特派记者 张昊 发自北京)昨天是三八妇女节,关爱女性的声音格外受关注。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如何让育龄妇女生得轻松、养得自如,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尤其关注的焦点问题。 围绕全面两孩政策可能带来的挑战,其中医疗和教育被认为是首当其冲。如何解决“两孩妈”的后顾之忧?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就如何完善两孩配套政策、重视女性的生育权益和就业权利发表了建议。 高龄孕产妇不敢生? 建议孕前、孕中、产前检查免费 在妇联的调查中,许多妇女并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这“不敢生”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高龄孕产妇相对于最佳生育年龄怀孕的妇女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滕头集团公司董事长傅企平认为,要想减少婴儿出生缺陷,提高生育两孩的意愿,各级政府就必须高度重视关注高龄夫妇的生育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措施。 他提出,应出台规定,对高龄夫妇群体进行强制检查。对35岁以上的夫妇,有生两孩意愿的要实施强制性检查,检查费用由国家补贴。免费对高龄孕产妇进行孕前、孕中、产前全方位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一旦发现有疑似先天愚、畸形儿可能性,及时跟进筛查。 傅企平代表还说,考虑到高龄孕产妇妊娠期反应重、生产后身体恢复慢,建议制定政策适当延长高龄孕产妇的产假。 入园贵、入园难? 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除了面临的“生育关”,之后还有漫长的孩子教育问题,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家纺有限公司电商产品部员工杨晓霞感受尤其深切。 “最近,我和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园长聊天的时候,得知园里的两位女老师,因为结婚生孩子而短期缺岗。我调研过程中,发现这种现象还很普遍。”杨晓霞代表说,幼师队伍本身也面临生育两孩问题,加上工资水平低存在流动性大的现象。“而且我在媒体上也看到入园贵、入园难的报道,每每会很无奈、很痛心。如何加强学前教育、加快幼师师资建设已经非常紧迫。” 她引用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总结长达20年的婴儿追踪研究后的科学结论:如果以17岁时所获得的智力作为100%的话,那么50%是在4岁前获得的,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时获得的。这足以说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杨晓霞代表建议,国家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范畴,真正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在逐年增加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幼儿教育投入,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同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既要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还要正确引导和积极支持民办幼儿园。 隐形就业歧视? 建议给予部分企业优惠政策 两孩政策引发的女性就业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职业女性很可能因为生育两孩,导致前途被再次中断,一些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生产等时期,以各种借口对女职工给予调岗、降薪甚至辞退,侵犯‘三期’女工(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合法权益。” 杨晓霞代表发现目前仍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女职工的就业权益,她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确保女性应享受的平等劳动权利不会因为生育两孩受到影响。 她说,政府可制定出台减免部分税收政策,对于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或享受优惠政策,以平摊生育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