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天睡9小时,你家孩子做得到吗?

我市中学生在床时间上学日日均为8.22个小时,睡眠补偿行为突出

  漫画 任山葳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发布青少年睡眠调研数据显示,我市中学生在床时间上学日为8.22个小时;上床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有延迟的趋势,高二学生普遍比初一学生晚睡半小时左右。

  而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中学生应达到9小时。可见,我市中学生睡眠还有“欠账”现象,为此而睡眠补偿行为突出。

  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郭军 

  中学生日在床时间8.22小时

  这份睡眠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052份问卷,回收4038份,回收率99.7%。有效问卷共3919份,有效率为97.1%。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初中生2525人(64.4%),高中生1394人(35.6%);男生2017人(51.5%),女生1902人(48.5%)。

  数据显示:我市青少年上学日的上床时间为21点49分,而周末及寒暑假要晚半小时。他们上学日的起床时间为6点3分,周末以及寒暑假要晚2小时左右。在床时间上学日日均为8.22个小时,周末在床时间为9.57个小时,寒暑假最长,平均9.84小时。

  由此可见,我市中学生的睡眠补偿行为突出。各年级相比较,无论是上学日还是寒暑假,起床时间的差异较小;而上床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有延迟的趋势,高二学生普遍比初一学生晚睡半小时左右。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的睡眠时间有减少的趋势。

  而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中学生应达到9小时。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仅为7小时20分,有77.1%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标准,而较短的睡眠时间与日间嗜睡直接相关,影响日间功能及学习效率。

  另外,在调查中,仅21.3%的学生希望6点~7点起床,63.7%的学生希望起床时间为7点~9点,由此可见,宁波市中学生的睡眠时间还不够理想,应该得到重视。

  “当然,9小时并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决定有些人天生需要的睡眠时间就少,有些人则更多,因此睡眠补偿行为就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补偿行为多,就说明缺觉的问题突出。”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宁波市康宁医院院长胡珍玉说,“从调研结果来看,宁波中学生的在床时间并不算少,但在床时间并不等于睡眠时间,失眠、玩手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有可能导致睡眠时间少于在床时间,从睡眠补偿行为明显的情形来看,青少年缺觉的现象还是挺突出的。”

  可视电子设备对睡眠影响大

  15岁的小李是“晚睡大军”中的一员。他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虽然白天他对学习和游戏的时间把握得不错,可晚上就难以控制。每天他都会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把时间留给手机网游。有时候明明已经累了,可还是没办法让自己把手机放下。时间一长,每天必须到凌晨一两点才会睡着,因此常常弄得很疲劳,不能专心学习。

  在调查中,心理专家发现,不少青少年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电视、电脑、手机等可视电子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占据了青少年的大量时间,而且每天占用的时间呈上升趋势。从目前对于青少年可视电子设备的研究来看,手机的使用对睡眠影响较大,可能是潜在的导致青少年失眠的因素。

  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治疗师张子霁分析,过度晚睡会打乱人们的生物钟,造成紊乱。而晚睡在潜意识表达可能是对自己生活控制权的争夺,因为小李可能在潜意识中对于繁重的学习存在排斥和反抗感,而以此回避学业压力。“因此,我建议他入睡前尽量不要看电脑、电视或手机,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泡泡脚,睡觉时拉上窗帘。一段时间后,小李的睡眠状况果然改善了很多。”

  人际关系紧张易导致失眠

  16岁的小苑(化名)今年上初三,已经失眠了一个多月。来做心理咨询时,略显消瘦和苍白的脸上,黑眼圈隐约可见。

  她说自己走读住家,经常做作业到晚上10点多,躺床上半个多小时也睡不着,偶尔到了半夜12点还没睡着就很难再入睡,有时候到两三点才睡着,最近的一次到凌晨4点多才睡着,这样严重影响了第二天的上课。

  小苑在妈妈的陪同下,到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治疗。在做心理治疗时,起初她讲到:在梦里“同学都孤立她,班主任还让她罚站”。随着交流的深入,心理治疗师发现其真正的心结在于和她妈妈的沟通不畅。

  在意向对话(一种心理治疗方式)的环节中,小苑想象:“当我抬头,发现在我的卧室,窗帘半拉半掩,妈妈就站在窗帘的阴影里,似乎没什么表情。对不起,妈妈,我只考了第四名,我说着就哭了,妈妈有一点生气地说‘你尽力就好,哭什么哭,我们又没要求你怎样’。可是,我心里还是难受,妈妈虽然从来没有说什么学习上的要求,可她一不高兴,我就觉得自己不够好……”

  小苑说:“日常生活中,难以与妈妈聊这么多,因为总是因为情绪等打岔,沟通支离破碎……”

  “学校减负只是一个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失眠更多的和人际关系、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有关,因此呼吁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胡珍玉提醒。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