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娱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02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时3年遍访4代共60余位甬剧艺人,《甬剧老艺人口述史》昨首发

他们抢救下的,是甬剧的文脉

  甬剧《半把剪刀》剧照

  昨天,由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甬剧老艺人口述史》新书发布研讨会暨“宁波有戏”剧评征文颁奖典礼举行,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戏剧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发布会上,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向市图书馆、档案馆、甬剧团、甬剧研究传习中心、非遗中心等多家单位及研究人员赠送了新书。

  采访了60余位甬剧艺人

  2012年6月起,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就开始启动“甬剧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这个课题组由著名甬剧演员沃幸康、青年研究人员友燕玲,以及对甬剧深有研究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庄丹华老师组成。课题组的成果就是这本厚重的《甬剧老艺人口述史》。

  三年的时间里,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们前往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各地,采集甬剧第一手材料。

  这些被采访的人中包括甬剧团的老艺人,还包括上海曾经存在过的堇风甬剧团等剧团的老艺人。有年逾九十的老艺人,也有舞台上风华正茂的中年演员,一共汇聚了4代60余位甬剧艺人。

  除了采访演员,他们还走访了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戏曲教师、学者和甬剧院团的管理者。

  三年采访过程中,还有意外的惊喜。除了口述材料,他们在老艺人家里收集了不少老唱片、老笔记、老剧本、老文献,更是发现了“甬剧传统七十二小戏”。

  耄耋老人相赠珍贵材料

  采访中也有令人动容的故事。当年70多岁的甬剧艺术家柳中心先生,听说他们正在整理甬剧口述史,不顾酷暑,一路陪着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采访。好几位耄耋老人,走路已是颤颤巍巍,一提起甬剧,便神采焕发,倾囊相赠珍贵的材料。

  三年下来,曾经采访过的天方、郭兴根、柳中心老人相继离世,更为这本书画下了沉重的句点。

  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菁说,这本书将成为研究甬剧珍贵的史料,是迄今为止对甬剧老艺人采访对象最全面和广阔的一次。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族群、背景、来路,不知不觉中带着各自的文化基因。戏曲是对这种文化传统和族群记忆最好的保存。因为它的生活习惯、方言、声腔都综合在戏曲中。人是有根之人,戏曲让我们找回自己的根。所以我们看甬剧,会对宁波人自身有更好的认识。

  会后,与会专家就《甬剧老艺人口述史》出版的意义、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新书发布会上,还为“宁波有戏”年度戏剧评论比赛的十名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宁波有戏”是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开展的一项推进戏剧评论工作的特色活动,通过组织社会各界热爱舞台艺术、擅长撰写评论的一些文艺青年,为他们提供观摩戏剧表演、发表写作的平台,并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为宁波文艺评论营造良好的氛围。

  记者 陈也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