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61~2010年南方部分城市清明节雨日概率 |
 |
1961~2010年北方部分城市清明节雨日概率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天气网 制图:徐哨 |
进入清明节气,那句连小学生都会背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来洗脑了。不过正遭受暴雨袭击的南方小伙伴表示不服,今年岂止雨纷纷,明明是雨哗哗。这次就来扒一扒我国各地清明时节是否都能雨纷纷。 南方多数“雨纷纷”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踏青扫墓的节日,它还是个节气。从节气上来说,一般清明节气在4月5日至4月19日前后,正是4月中上旬。数据帝扒出了1961~2010年这50年里南方具有代表性的省会级城市在清明节气期间的降雨数据。 在每一年的这15天里,我们把当天降雨量达到0.1毫米或以上的日子,作为一个雨日,来看看南方在清明节气期间的雨日概率。 可以发现,除了正处于干季的云南之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在清明时节的雨日普遍过半。代表江南地区的长沙、南昌出现雨日的概率更是超过60%,清明时节经常是“淫雨霏霏,连日不开”的场景。代表华南地区的福州、广州也不甘示弱,因为4月份往往是华南前汛期的开始,下雨天会逐渐多起来。看来清明时节多雨是南方的普遍特点。 在南方这个期间的雨天里,小雨和中雨又占了大多数,雨势不强,很符合古诗中描述的“雨纷纷”之景。但是有些地方偶尔也会下大雨或暴雨,雨势较强,像南昌、长沙、广州等地大雨或暴雨占比达15%左右。 从暴雨日数统计来看,南昌大概2~3年在清明节气期间会遇上一场暴雨,长沙、广州大概是5年一遇,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在这偶尔来一下的暴雨天中,最厉害的时候一天可以下到100毫米以上,也就是大暴雨量级,这样的雨下起来绝对是“雨哗哗”了。 北方几乎“雨歇歇” 有的还会“雪纷纷” 在北方,清明时节雨日的概率明显比南方小,每个雨日的降雨量也相对少一些,看来在清明节气期间我国北方出现“雨纷纷”的情况并不多,好多地方的概率不到20%。 所以,对于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几乎是“清明时节雨歇歇”,这与北方在这个季节晴暖干燥的气候状况相吻合。 当然,对于黑龙江、内蒙古等更加偏北的地区,还有可能在这个时节遇上四月飞雪,也就是“清明时节雪纷纷”了。 古诗中最符合“雨纷纷”的地方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如果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就叫“泼火雨”,也就是“清明雨”。唐朝诗人杜牧写下《清明》的时候,应该就是这样的日子。 虽说唐朝的气候数据不像现代这么好找,数据帝还是翻箱倒柜从一堆古籍和研究资料中挖了下宝。《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显示:隋唐年间,中国东部季风区呈现“四湿”夹“三干”的特点,四个湿润期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杜牧生于803年,卒于852年,828年二月在洛阳中进士,走上仕途。可以说,他年轻时处于中国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数据帝推测他从小就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他做官以后中国的气候总体变得干燥。 《清明》一诗,被解读为他政治上受到排挤,公元842年外放以后而作。842年至852年,他基本都是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带度过,也就是江淮南部到江南北部地区。根据《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隋唐时期的江南地区在620年~840年整体上处于湿润状态。杜牧那时或许赶上了这个湿润期的尾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扒了半天其实是想告诉你,“清明时节雨纷纷”在南方还蛮准的,尤其是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偶尔还会碰上“雨哗哗”。至于北方,基本上是“清明时节雨歇歇”,天干物燥还需要特别防范火灾。综合澎湃新闻 宁波近10年8个清明节“雨纷纷” 回顾过去10年,差不多有8个清明节,我们是在“雨纷纷”中度过的。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从2006年到2015年,除了2007年和2014年的清明天气晴好外,其余年份清明期间或多或少总能看到雨水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 而跟往年相比,今年清明的天气“戏”还会更足一些:冷暖空气对撕,降水、降温、雷电齐上阵。 好像没有被雨水浸润过的清明,就显得不完整了。其实,“清明时节雨纷纷”并不是诗人的一时兴起,也不是为了寄托人们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清明所在的4月上旬,正是暖湿气流扩张,冷空气又不甘示弱的时候,两者相遇对撕,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降水。记者 石承承 今天雨势减弱,气温小降 昨天的天气用一个词来形容,恐怕就要数“糟糕透顶”了: 市气象台于前天夜里11点56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称受强对流云团影响,我市北部出现雷电活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一直到昨天傍晚5点半,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都没能解除。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清明时节下点雨也是“理所当然”的。可若是放在今天,却显得特别讨人嫌。 今天不仅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还是很多宁波人口中的“正清明”。按照传统习俗,有一些祭祀活动,例如亲人新逝的头三个清明节,都是要在“正清明”去的,不然就有可能被认为是不太知晓礼节。 或许是“体恤”到今天要去祭祀的人流会多一些,今天的天气不会像昨天那样糟糕透顶。据市气象台预报,今天我市阴天,局部还会有些小雨。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天虽然雨势减弱,但经过昨天一天豪雨的冲刷,道路难免湿滑、泥泞,甚至可能出现泥土松动等现象,大家今天去扫墓时,更要注意脚下安全。 此外,眼下有一股弱冷空气正在逐渐渗透,因此和前昨两天相比,气温会略有下降,尤其是最低气温。昨天市区最低气温16.7℃,今天预计只有12℃~14℃,大伙儿要适当调整衣着。 过了今天,清明小长假就要结束了。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习惯:赶紧把祭祀用过的祭品吃掉。 按照老底子的说法,吃了祭品,晚辈们的身体会更好。当然,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不能浪费粮食。 清明有“寒食禁火”的习俗,在宁波本地,大家比较常见的清明寒食就要数青团了。不过像青团这样的寒食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吃的,更不能多吃。 一来,青团、麻糍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太容易消化。 二来,清明时节,体内肝气旺盛,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因此要多吃一些像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和的食物,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记者 石承承 ●交通预警 今天将迎来扫墓客流最高峰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淅淅沥沥的小雨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使得扫墓客流明显下降。据市清运指挥部统计,昨天市区共运送扫墓群众28228人次,比前天下降41%,其中公交扫墓专线11576人次(不含摆渡线),轨道(宝幢站)16652人次。轨道扫墓客流有史以来首次超越了公交专线客流。 今天是正清明,随着天气的转好,扫墓客流预计将有一个明显的攀升。相关人士表示,今天的扫墓客流人数预计将超过前两天的总和,而出行高峰将出现在早晨6点到7点这段时间。其中,体育馆公交专线客流高峰将出现在6点左右。地铁宝幢站高峰将出现在6点30分左右,建议市民能尽量避开客流高峰。 此外,记者昨天从鄞州运管部门获悉,为加快短时发车速度,今天位于环城南路的短驳线路将实行免费运营,并增配运力,市民可选择乘坐。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储鹏飞 应刘娜 ●现场直击 服务清明运输专线 她还没去祭祖扫墓 昨天早上4点半左右,记者来到扫墓客最为集中的市体育馆。现场排队等车的仅百余人,更多的则是忙碌的工作人员。“宁波人扫墓都赶早,往年车子都提前开的,今年我到体育馆的时候现场都没有人,冷清很多。”宁波公交总公司驾驶员张琦说道。 早上4点多,小孙和她丈夫骑着自行车到达了体育馆。小孙说,她家对面就有公共自行车租用点,骑自行车15分钟就到了体育馆门口。 “虽然有地铁可以乘坐,但我还是更喜欢乘坐专线车,这么多年下来了,有一种情结在里面。”小孙说。 而在一辆辆公交车排成的长龙中,一名售票员映入眼帘。他叫应再松,今年28岁,是市公交总公司的一名文员。昨天距离他结婚才7天,婚礼当天,他得知今年“清运”志愿任务人手紧缺,当即向领导表示愿意放弃婚假参加“清运”工作。至此,小应已连续四年参加“清运”志愿服务了。 与小应一样,成为志愿者的还有另一名驾驶员姜红燕,今年是她在岗位的最后一年,也意味着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清明运输工作了。 “其实我已经有7年没有被安排到清运专线了,今年能够再次成为清运司机中的一员,也算在离开岗位前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吧。”虽然如姜红燕所说已经多年未开清运专线,但是每一年清明期间她都一样紧握方向盘,在运营线上为市民的清明出行服务。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么多年没开专线了,虽然大致路线没变,但是近几年修建地铁修造新路,变化还是有的,怕自己记不住,记在本子上总是印象深一点。”这几天姜红燕把小本子一直随身携带,其实她早已把线路走向和注意点都熟记在了心里。 在宝幢站上下客的时候,她轻轻带过一句:“我家祖坟就在这儿,对这里还是有印象的。”今年,为了开专线车,姜红燕还没去祭祖扫墓,“今年家里人代我去了,我不去了,明年我会好好去拜一拜祖先们。”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毛敏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