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商报社区服务大篷车第371期来到江北区文教街道翠东社区,由商报和李惠利医院联合推出“健康惠民大讲堂”第一期讲座,邀请骨科主任医师沈延东为居民讲述登山运动之前如何爱护膝关节、踝关节的那些事,让大家受益匪浅。 沈医生介绍,正常的人体膝关节周围有一层薄薄的软骨,就像骨头与骨头之间的“润滑剂”,软骨没有血管,主要靠周围关节液提供养分,一旦损伤是不可逆的。 一般情况下,软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老化,30岁之后,关节软骨的延伸能力、回复原状的能力开始减弱,再加上关节液减少,关节软骨变得干燥。因此容易发生损伤、磨损,引发退行性关节炎。 登山时,膝关节负重等于自身体重,而下山时除了自身体重之外,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这样的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在登山时,有一个小动作是要不得的。就是往上跨一步,膝盖往一侧扭转,这对半月板等关节软组织会造成一定的磨损。”沈医生强调。 在登山时,还有一个最容易受伤的地方是踝关节。踝关节扭伤不仅韧带会损伤或断裂,还有发生撕脱骨折,甚至骨折移位。不过大部分伤害若能在急性期给予适当处理,都能在休息一段时间后恢复到最初的运动能力,倘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日后会反复扭伤,影响关节功能。 踝关节扭伤,用毛巾包裹冰袋在受伤位置进行冰敷,在受伤后48小时内进行,每次冰敷时间约20分钟,每次间隔3小时,一旦损伤就不要勉强走动,把受伤的肢体抬高至心脏部位以上,减少足踝部的肿胀。 沈医生建议,大家在登山、跑步运动之前,做几组热身运动会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让关节、肌肉、韧带以较轻的活动量进行预热,增加关节灵活度,防止运动受伤。还可以原地小跑5至10分钟或者做一组伸展,克服肌肉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最后,每个人的运动量都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戎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