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靳尚谊、全山石、范迪安、曹意强(从左至右)在参观展览。 |
“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的差距在哪里?就在于油画的本体语言掌握上。这些参展的都是去年创研班12位学生在俄罗斯写生的作品,直接体现了我们对西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和领悟。”昨天,中国美术学院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俄罗斯写生作品展”在宁波华茂美术馆开幕,创研班带头人———中国油画学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在形容自己的心情时,用了“胆战心惊”一词,“就像面对一场测试”。 台下,汇集了中国美术界的一众大咖: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美院教授靳尚谊,中国油画学会原主席詹建俊,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曹意强……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28日。 记者 庞锦燕 文/摄 全山石: 要创作真正“中国”的油画 一头银发再加上爽朗的笑声,宁波籍的全山石在人群中辨识度最高。87岁的他精力充沛,戏称自己是“80后”。去年7~8月,他带领创研班全体成员赴俄罗斯进行了为期40余天的艺术考察和实践活动。教学加实践,他全部亲力亲为。“俄罗斯写生作品展”展示的就是12位学员在俄罗斯写生创作的100多幅作品。 “这是一次非同凡响的境外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利用国外美术馆博物馆的优越条件,把课堂搬到美术馆现场,在世界级大师的原作前讲解油画,研究油画,领悟油画本体语言。大家利用俄罗斯夏季日照长和大自然呈现色彩明朗的有利条件,深入农村对景写生。”全山石说,油画传到中国虽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其实中国人对油画并不是很了解,油画在国内还处于普及阶段。他认为学习油画必须要看原作,“绘画、视觉上的东西,都是靠领悟的,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油画的美感、质感、触感、色感,只有面对原作才能真正体验。” 在一个艺术品屡创天价的年代,全山石仍保持着朴素的姿态。他提携优秀青年油画人才,力促交流活动,使油画艺术得到不断提高与普及。他说,今天的艺术创作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也不是态度上的问题,而是对艺术的理解上的问题。“我们必须认清的一点是,西方的油画不是中国油画的明天,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中国油画要立足本土,广泛吸收西方油画的精华,才能创作出真正自己的油画。” 靳尚谊: 现在画家最欠缺工匠精神 昨天,美术界集创作、教育和学术带头人于一身的艺术大家靳尚谊的到场,让在场的所有人略感意外。靳尚谊被誉为我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欧洲古典油画精髓与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相融合,开创了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他曾创作《瞿秋白》《晚年黄宾虹》《青年女歌手》等代表作。靳尚谊对“俄罗斯写生作品展”的作品表示肯定,但他建议学员还是要注重油画基础,并继续深化自己的语言、强化自己的个性创作。“他们画得很大,创作时间稍微长了一点,没有在光线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创作,这样的话色彩不是很严格。” 去年年底,《自在途程———靳尚谊油画语言研究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展出。记者昨天问靳老是否还在坚持创作,他笑着摇摇头,“画不动了,精力大不如前。”他说国画家越老水平越高,而油画家一般60岁以后技艺就衰退了,“很简单,力度弱了,没劲了。油画家的创作黄金期在三四十岁。” 问起《青年女歌手》的创作过程,靳老解释说这是他将中国山水用在油画上面的偶然尝试。他说,在创作这件作品前,范宽的画他还没见过,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天津博物馆展示北宋山水画。他一看,非常好,很喜欢,而当时正好在画这张写生肖像,就把它用在背景上了。 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他的感受是:整体水平很高,但是没有尖子。靳老不客气地说,几乎所有的画都有问题,尤其在造型和色彩这两个基础语言上。他始终看重基础,“基础上不去就不行,那是实的,是有标准的。”说到艺术创作,靳老认为,现在的绘画工作者最欠缺的是工匠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质量,绘画工作者现在最欠缺的就是老老实实做学问,换句话说,就是缺少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