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红经济”粉丝众生相

  90后媒体工作者钱少(化名),自诩是理性粉丝,而他所在平台里的网红粉丝们的行为大多匪夷所思,“一个火箭礼物500元,有粉丝一夜发过200个”。

  与这个以年轻单身男孩为主的群体任性购买虚拟礼物相类似的,是关注时尚类网红的女粉丝们在网红的淘宝店买衣服,她们的支持使得不少淘宝店的一次上新就可实现几百万元营业额。

  更有甚者,在时尚类网红“鱼条条专业微整形”(以下简称“鱼条条”)的推荐下,数名女孩各花费1.5万元开了双眼皮,却深陷整容噩梦。

  一个叫作“网红经济”的热词近来被屡屡提及,但鲜有人关注: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群人支撑起了网红经济。记者深入探访,试图从一个个的个体中窥见网红变现的实质。

  网红快速崛起 粉丝效应绝非一日炼成

  21岁的王婧是西安某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她喜欢的网红李梦皎也是90后,在微博上的粉丝数已超过33万。

  王婧的记忆中,2012年,她还在青海读高中时,就关注了李梦皎。那时的李还只是淘宝模特,会在工作之余,在微博上推荐一些自己用过的产品,也会和网友互动,解答她们日常生活中关于护肤、穿衣等方面的问题。

  从最初的看微博、看视频,到后来加了微信,时间积累起了真实感。在王婧看来,她们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但觉得两人交流完全没有距离感。

  等自己也考上了大学,下课休息时、晚上睡觉前,更是会不定期地刷李的微博、逛李的淘宝店。

  每次李梦皎的淘宝店上新,王婧都会挑上一到两件衣服,平均每个月花费在800元左右,这在她一个月3000元的全部花费中算是非常稳定的一笔。身边的同学觉得王婧这是败家。

  人以群分。王婧所在大学里,身边和她一样追随网红买衣服的同学并不多,而和她关系好的高中同学,虽然现已分散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不同的城市上学,但都保持着对网红的关注、交流,“某网红怎么那么美,哪件衣服适合谁穿”。

  王婧身高173厘米、体重48公斤,她对自己的穿衣较有信心。也因此,总是忍不住买买买。

  “那些衣服的价格也不贵,在我承受的范围之内,同学们也都觉得我挺时尚。”王婧觉得,和那些随意逛商店和逛淘宝的同学相比,自己这些年的审美有提高,且形成了穿衣风格。“所以日常的化妆品以及衣服,都是在熟悉的网红那里购买。”她所指的熟悉的网红有3位,两位在上海,一位在杭州。

  因为关注了多年,她觉得自己是看着李梦皎“成长”的,觉得和她是朋友。“这和追星不一样,我喜欢网红,因为她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都说现在的网红层出不穷,但王婧觉得真正走到心里的,是有人格魅力的。“当她难过的时候,你会想去保护她。”王婧说自己不怎么看其他网友的留言,因为网红一旦成名,有多少人赞,就有多少人骂,而每次看到有人骂李梦皎,自己都特别生气。“一旦你的朋友被人骂了,你都不想去了解对错,你肯定帮朋友啊。”

  她确实是把李梦皎当朋友在看待,她买到了好的东西,会立即分享给身边人;如果买到的东西质量一般,她会跟李梦皎反馈,以便她以后注意把关。“她就是那种完全没有架子的人,直播的时候,她说话的样子、口气,也和我现实中的好朋友们一样,真实、开朗、逗。”

  当有人说衣服一般时,王婧会帮忙解释:“200元的衣服,不可能给你做成2000元的质量啊。”而因为一路追随,王婧甚至觉得毕业后或许也会尝试走这条路。

  每月4000元收入,几乎全用来买虚拟礼物

  凌晨1点多,钱少结束工作回到家,却还不想睡。这个时间点,多数人都已入睡,某平台上一位主播的节目则刚刚开始,聊一些钱少感兴趣的内容,游戏或是动漫。对的时间,对的内容,加上一张高颜值网红脸,使钱少追看两三位网红的直播成为习惯。

  每天下班后,只有手掌中的视频还热闹得很,画面上除了主播,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未睡族在“互动”,他们随手购买“礼物”给主播。这些价值几元、几十元以及五六百元不等的虚拟礼物,不仅完成了视频内外的连接,也串联起身处不同空间的粉丝———礼物,是一个个真实的“我们”对视频内鲜活的“她(或他)”表示支持的方式,同时让“我们”彼此间建立起最初的印象。

  钱少是媒体工作者,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在8000多元,因为需要支付租金等花销,每月通常拿出1000多元支持他喜欢的主播。和他喜欢同一位主播的朋友薛松(化名),上海本地人,吃住用都和父母一起,每月到手4000元左右的收入,几乎全用来买虚拟礼物。还有一位家境更好的朋友,还在美国读书,但已在购买礼物上花掉了六位数的费用。

  “喜欢同一位主播的人会建立粉丝群,每一个都到达上限,2000人。主播也是工作,所以大部分人的心态就是有能力就支持他们。”

  不同的人,选择支持的网红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因为喜欢播出的内容,有些人可能就是因为喜欢某个人的声音,比如某位主播唱歌声音好听,或者是他唱的动漫歌、日文歌是自己喜欢的,抑或是人长得特别漂亮或帅气……”情况各不相同,但喜欢的时间久了,就会充值送礼物。钱少是在关注了一个月之后开始充值的。

  在这类平台上,充值的数额会影响等级,等级越高,你去房间里说话,会得到更及时的“互动”。“曾经有好几群土豪,用户名都花钱改成统一格式,当时这个平台刚实行等级制,最高是50级,就有人迅速花钱刷礼物刷到顶。”50级所需花费不菲,约需百万元,具体数目不详,因为只是按照“火箭”纪录推算出的———今年情人节,有人刷出了1314个火箭的最高纪录,但也只是到了四十几级。

  在某位主播的直播间里,会有人互相“拼”礼物。比如A,是因为经常送礼已和主播熟悉的人,B刚来还不怎么熟就猛送礼物惹关注。这时金主A就不乐意了,开始连续“对峙”。“有些金额非常大,比如火箭要500元一个,发一个火箭是全平台通知的,有人一晚上送出200个,基本上大家都认识他了。”

  为喜欢的东西花钱,看来很正常

  如此有钱任性的金主并不多见,至于他们出手如此大方的原因,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知道。

  首先是为了被关注。一掷千金的人当中不乏富二代,也有的是想开网红公司,先到这个平台上混个脸熟。

  “有的富二代积累了一定粉丝后,自己也当起主播,因为有很多人就想看富二代是怎么生活的。”有时富二代们聚在一起举办户外活动,富二代主播就直播出来,让其他人了解他们的生活。

  在钱少的印象里,刷礼物的粉丝多数尚无女友,“我自己也还没,如果有女朋友,就会有其他消费,可能这钱就花不了,但也有人是有女朋友的,他们就是喜欢被关注的感觉。”

  那位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则是养成了在节日刷榜的习惯。“平台上,每逢有节日,就会出排名,比如‘刷礼物最多的用户排行’,他总是那个会上榜的人。他所喜欢的主播,多是声音好听的萌妹子,或者是直播与二次元、动漫相关的大型游戏等的主播。”

  活跃在这个平台上的大多都是85后、90后,他们有的刚开始工作没几年,有的还在学校,家里往往并不知道这笔开支。“家里没必要知道,父母这一代对我们的想法肯定不能认同,这也算是一点点小小的财务自由,和其他人相比,我也是量力而行。”钱少说。

  对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坚持,钱少说主要还是因为喜欢,就是直播的内容和形式恰好符合自己的要求,为喜欢的东西花钱在他们这一代看来很正常。

  当然,也有人是想通过送礼来获得现实层面的接触。有些主播利用这个心理,定出“潜规则”:刷满多少礼物给微信号,刷满一定数额给手机号。这看起来赤裸裸,但90后觉得可以接受。“大家觉得这样的规则很平等,这是网络给予的平等。比如在马路上你看到好看的妹子,你能不能去和她打招呼,也会取决于你的长相、穿着。在网上,打工的人也可以和自己的女神聊天,而为了让主播跟他聊,送点礼物很正常。”

  也正因此,对于网红变现,他们并不反感。“如果把网红当作工作来看,你会发现他们也花了大量时间在迎合受众,他们需要买游戏来玩,需要学唱歌,要通过这个来养活自己。”

  当网红的人气上升后,就会有人来找其做广告,于是,在一些视频里,会有广告品牌出现。“如果广告的商品恰好是我需要的,那我肯定就买了。所以,积累了天量粉丝的网红,会创下百万元营业额的爆款。”钱少说。

  一个领域里的网红 在另一个领域是“路人甲”

  网红并不是年轻人的特权,追随网红的粉丝也并不都是年轻人,主要还是看领域。

  70后的杨新月是某财经平台网红“毛利哥”的粉丝,她是福建人,常年派驻在上海工作,她向网红表示支持的方式是去财经平台点赞,以及购买毛利哥的分析课程。

  1980年出生的毛利哥,嗅觉一直很灵敏,总能抢先一步站到资金的风口———十年前他是做游戏经验值买卖的,当时赚得盆满钵满,并同时在宽带山上“混”着;当游戏行业因为加入者变多而利益变薄时,他跳槽到了宽带山;两年多前,身为市场总监的他被挖到了现在的财经平台。如今他对自己定位是“最懂股票的网红”:利用自己的经验,通过分析大盘给人提示。

  和年轻一代纯为喜欢而埋单相比,70后对于网红的衡量标准更显理性。他们常常是加入一个圈子,拓宽自己人生的疆域。

  杨新月是从去年9月开始关注毛利哥的。作为在股市到了5000点才开始炒股的菜鸟,她一路看了很多专家的分析,在去年认准了毛利哥。这位有15万多粉丝的网红,给她的最直观印象是“说话真实,和正襟危坐的专家不一样”。从最初的在财经平台上关注点赞,到加微信进朋友群,杨新月一直抱着学习的心态。最打动她的一点,是毛利哥不管多忙,总是会抽出业余时间来跟群友们瞎聊聊。

  “瞎聊聊”当然不是真的瞎聊,而是每天1小时的免费视频分析。因为长期关注,等到毛利哥出收费课程时,杨新月立即购买,而大多数时候,则在粉丝群里“潜水”。

  北京粉丝牛长河更活跃一些,因为经常“互动”,且年纪相仿,他和毛利哥从粉丝与网红的关系,变成了“哥们”。除了线上的交流,还会在现实中见面。今年4月1日,毛利哥推出了最新课程《择时,最高机密揭露》,和原来一节课368元的价格相比,这次提价到了1288元,但牛长河还是照买不误。

  粉丝并非一日炼成。为了和粉丝互动,每位网红都有努力工作的一面。在与记者见面的当天,李梦皎发货发到凌晨4时才睡下;而毛利哥更是用“我的生活像条狗”来概括自己的累———在过去的两年中,他经常凌晨3时还在发帖子,但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是雷打不动的7时30分。

  “网红是小众的,必须有鲜明特色。在服务专业化、营销娱乐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可以出网红。”在某理财平台客串做主持人的刘苏曈如是说。

  据《解放日报》 

  ●相关链接

  中国网红十年大数据发布

  才女安妮宝贝夺冠

  近日,百度知道发布了中国网红十年排行榜,前十名分别为:安妮宝贝、芙蓉姐姐、王思聪、凤姐、桐华、奶茶妹妹、犀利哥、papi酱、王尼玛。

  这份排行榜显示,新老网红的粉丝关注度差距挺大。最高的安妮宝贝有1233万,其次是芙蓉姐姐的1116万、王思聪的1077万,而南京走出去的奶茶妹妹虽已为人母,关注度也达到了543万,不过最近大火的papi酱和暴走漫画的王尼玛,可能因为爆红时间太短,才仅仅达到280万和244万。

  而在网友习惯了各领风骚三五天的快餐式网红的时候,这份数据告诉大家,原来网友们真的并不是只看颜值,最看重的还是才华。而在十年的互联网长河中,沙中淘金的常青树还是最近刚刚爆红的新人们不能比的,比如安妮宝贝的关注量就是王尼玛的差不多5倍。不过,如果这些新晋网红在今后的十年中持续不断地火下去,下一个十年网红谁夺冠就很难说了。据《扬子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