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吴彦 蒋磊)洗菜、切肉、消毒餐具……13日上午8点不到,宁波甬江职高中西点烹饪教师范雅萍已经早早地来到学校烹饪实训室,忙碌着各种准备工作。这是为了迎接当天来这儿上课的一群特殊学生。 当天,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职高段面点专业的6名学生和甬江职高烹饪专业的14名学生同上一堂课,共同学做花式饺子。 教室里,学生们被分成4组,两校学生两两搭档,切磋白菜蒸饺和金鱼蒸饺的制作技巧,最后还要比一比谁的手艺更好。 “一定要捏出金鱼纤细的腰身,外形美了客人才会更有食欲哦。”甬江职高范雅萍老师负责主讲,当看到有学生捏出的金鱼饺子外形不够生动时,范老师便上前手把手指导。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孙铮逞老师担任助教,为聋哑学生翻译讲解。 这次实践观察课持续一上午,足足安排了四节课。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从发现问题到单独指导,再到成品展示、专家点评,让特殊学生真真切切能掌握这门技巧。 特教中心学生王杨杨在今年1月举行的全市中职师生技能比赛上获得了面点类三等奖,当看到栩栩如生的白菜蒸饺出炉时,他像个孩子般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给自己竖起了大拇指。细心的杨杨还是发现了小问题:白菜蒸饺的叶片还是有点薄,蒸笼蒸过后叶子塌了,下次要捏地稍微厚一点。 孙铮逞老师告诉记者,特教中心面点班的学生个个专注、好学,他们每天给全校300多人制作的早餐也很受欢迎。可为了方便就业,学生们以学做包子、花卷等传统面点为主,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尝试在面点的造型上做“文章”。“回去后,我一定把今天课上的新技术教给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们,让他们更有底气。”孙老师说。 “聋哑学生到职高学习提升,这种融合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特殊教育理念。”特教中心职教处主任朱世海表示,特殊学生有机会与同龄的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能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也有助于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将来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甬江职高一直致力于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回馈社会。学校每学期为东恩中学、李兴贵中学等初中开设选修课。每年邀请城区20余所初中毕业生来校职业体验。还专为周边社区居民开放烹饪、美术等专业的职业体验,深受欢迎。 接下来,甬江职高将选择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安排宁波特教中心的学生与本校烹饪、服装等专业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共享中职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