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跪羊石像 |
 |
石马 |
4月19日,鄞州区石碶街道和黄隘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对掩埋在田间的清朝墓道石刻进行迁移保护。这批墓道石刻是鄞州区文物部门在普查期间发现,进行原地保护的。由于周边环境改变,导致部分石刻发生裸露,存在被盗掘风险。鄞州区文管办会同石碶街道文化站和黄隘村委会,对墓道石刻进行抢救性迁移保护,对出土的石刻进行暂时妥善安置。 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王奇峰 这批墓道石刻有石马、蹲虎、跪羊、抱鼓石各一对。出土石兽保存状况完好,造型准确、动作表情生动,雕工精细,制作工艺精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据文保专家杨古城介绍:“由于鄞州区很少发现清代成套石像生,所以初看为明代。与已发现鄞东鄞西明代墓刻形制相似。但细看部分石刻,发现马与虎头雕刻拙劣,规制渐失。”且结合出土石兽形制及所雕缠枝牡丹及祥云纹式样,初步判断为清代墓葬。从地域看,墓道石刻所属应为沈瑄墓,葬于本乡。 据《四明谈助》记载,“沈瑄,以武学生出身,嘉庆间(1796年~1820年)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巡洋缉匪有功。道光二年(1822年)以原职休致。时,请谒睿皇帝陵,恩赐在家食俸。四年归,卒于家。钦赐祭葬,谥‘勤毅’,荫一子,以同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