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到法律问题,你会怎么办?

一项调查显示,超六成人首先寻求公共法律服务

  日前,海曙区一份针对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出炉。调查显示,有64%的调查对象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会主动寻求公共法律服务。同时,市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呈现类别化。 

  此次调查共选点海曙辖区13个社区,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遇到法律问题后,有271人选择通过朋友私下解决,占21.25%;593人选择找社区调解员或社区法律顾问咨询,占46.5%;224人选择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寻求帮助,占17.56%;133人选择找律师事务所,占10.43%;还有84人选择直接上法院,占6.58%。综合起来,有64%的调查对象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主动寻求公共法律服务。

  调查还显示,在法律服务需求类别上,有371人选择损害赔偿,占29.09%;有367人选择遗产继承,占28.78%;296人选择婚姻家庭,占23.21%;还有个别居民选择需要补充借贷纠纷和劳动纠纷方面的法律知识。

  “有些居民习惯到居委会寻求法律帮助,但涉及的法律非常专业,社区无力解答或解决,急需专业法律人士服务。”参与入户调查的新芝社区党委书记陈珊霞的一番话点到了目前社会公共法律产品供需矛盾。

  据了解,扎根于社区的人民调解员是眼下群众解决法律问题的主要诉诸对象之一。“但随着社区纠纷多样化、复杂化,部分调解员法律素养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调解工作需要。”海曙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王昶直言,社区调解员多由退休人员担任,调解员整体年龄偏大,也增加了岗位意外风险。

  海曙区也在尝试构建供给新方式。去年成立的海曙法治宣传服务志愿者协会已吸纳173名法律工作者入会,并形成民商事、刑事、人民调解三个团队,定期下基层服务居民。同时,具有海曙地方特色的一纵二横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网络基本搭建完毕。

  下一步,海曙区司法局将围绕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普法深度等方面,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供给能力。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张立 朱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