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助胃癌患者进食的“小漏斗”,针对“老慢支”的“气球吹摆法”

医生不光看病 还有很多发明

  这两天,年过八旬的晚期胃癌患者王老伯终于吃上了饭,这离他上一回吃饭,已经隔了两个多月。

  这要归功于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石定在他胃里装的“小漏斗”,这个由石医生发明、曾被评为杭州市十大创新成果奖的“小漏斗”已经为不少晚期胃癌患者有效缓解了痛苦。

  在宁波的医护队伍中,有不少像石医生这样的“发明家”,他们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聪明才智,解决患者的大问题。

  装上“小漏斗”,两月没进食的患者终于喝上粥

  王老伯因为癌细胞广泛转移,且年事已高无法做手术,已两个月无法进食。

  听闻这一消息后,石定为他做了个小手术,在胃上装了个“小漏斗”,手术后第三天,两个多月没吃过一粒米的他终于喝上了香喷喷的米粥,王老伯的家人再三向石定表示感谢。

  这次为王老伯装的“小漏斗”全名叫“胃腔大喇叭支架”,是石定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设计出的一种医用支架。医生通过胃镜将其放入胃与小肠连接部位,在体温的加热下,“小漏斗”就会自动打开,形成一个漏斗状的管道,食物可以通过这个管道进入肠道。这只“小漏斗”使癌肿堵住的胃肠通道得以打开,吃饭问题得到解决,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胃腔大喇叭支架”于2007年获得国家专利,被评为杭州市十大创新成果奖。2015年4月,石定受国际胃癌协会邀请,登上国际会议舞台,做了关于金属支架胃癌胃出口梗阻的专题报告。

  《好妈妈证书》告诉新妈妈更多产后知识

  近日,准妈妈小郭入住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分娩中心,迎接她的新生宝宝。住院前,分娩中心的护士长仇春波给了她一本《好妈妈证书》,让她好好翻阅一下。仔细阅读后,小郭发现自己原来准备的许多住院物品都和证书里的提示不同。

  例如,小郭怀孕期间读的书中介绍,长条形纱布缠绕式束腹带可以让产后身材迅速恢复,而《好妈妈证书》里提醒,一定要使用棉布质地的传统束腹带。

  仇春波告诉小郭:产后需要卧床,长长的纱布缠绕在腰上,十分不方便,而且产妇容易出汗,纱布容易被汗水浸透,又难受又容易长痱子。她还提醒小郭,也不要买束得太紧的高弹束腹带,以前有产妇说头晕、恶心,一检查竟是束腹带过紧造成的。

  仇春波发明的《好妈妈证书》曾在2013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已在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的产前病区使用多年,证书里包括产前要准备的物品和注意事项、无痛分娩要点、预防疫苗接种知情书、妈妈指印、宝宝脚印等多项内容。

  天天对着气球吹气,“老慢支”不再发作

  65岁的陈老伯是慢阻肺(俗称“老慢支”)患者。去年冬天,天气渐冷,陈老伯发现咳嗽越来越厉害,有时还喘不过气来,连走路都十分费力。于是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

  呼吸内科主任邓在春告诉他,“老慢支”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系统治疗和坚持锻炼而缓和,控制在稳定期。他给陈老伯开了药物,并送给他两只气球。

  陈老伯觉得很奇怪,邓在春笑着告诉他,这是他日后进行肺部锻炼的辅助工具。

  他教陈老伯的家人,将气球吹至直径约20厘米,悬挂于陈老伯面前5~10厘米处,陈老伯深吸气后,对着气球缓慢吹气,一口气将气球吹摆至某一位置并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每次锻炼的时间,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限,每次15~20分钟,每天两到三次。

  邓在春告诉记者,这叫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法,是他在传统的缩唇腹式呼吸锻炼法的原理上,自行设计的一种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陈老伯按照邓在春的指导,按时用药,每天坚持进行肺功能锻炼,到目前为止,他的“老慢支”毛病一直没再急性发作过,气急的症状也缓解了不少。

  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郑轲 庞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