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冯骥才与夫人、友人在祖居的老井边合影。 |
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昨天开馆 赵文瑄、姜昆、刘诗昆、张泽群都来了 大咖们眼中的乡愁是怎样的? 连绵的阴雨天,终于在昨天绽放温煦的阳光。用冯骥才的话来说,“故乡是有感应的,给予我们宇宙中最热最亮的东西。” 昨天,位于宁波慈城民主路159-1号的冯骥才祖居博物馆正式开馆。 74岁的冯骥才带着他的家人、朋友和学生回到家乡慈城。 他的朋友团阵容强大又特别:喜剧担当、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颜值担当、台湾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赵文瑄,还有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著名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台湾《汉声》杂志总策划黄永松等人。 开馆仪式全程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冯骥才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张泽群主持。 张泽群说:“今天不仅是冯骥才祖居博物馆开馆,更是整个民族回望历史,面向未来的契机。”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吴红波 俞洁/文 记 者 崔引/摄 血脉 “家乡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家乡” 昨天上午9点多,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的戏台上,正在上演越剧《梁祝》中的经典选段《十八相送》: “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开馆仪式前,冯骥才从里间出来,所有的媒体记者和老百姓一哄而上,把他簇拥得里三层、外三层。 原本就不大的庭院,一下子闹哄哄的。 但他似乎已经见惯了这样的阵势,仍旧淡定地看着戏台,欣赏了一会儿越剧。 后来他说,在那个瞬间,他恍惚回想起二十年前,他用卖画换来的钱,请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去天津演出。 当时,他听了张小君唱的《十八相送》,余音绕梁,韵味十足,当即题了词:“吴越清音温雅委婉传千古,燕赵热土炽烈豪爽赞百花”。 天津人很追捧江浙一带的越剧,流淌着慈城血液的冯骥才自然也不例外:“慈城这个地方,不仅与我血脉相通,更在文化精神传统上与我的灵魂相通,始终让我无限牵挂。” 从此,他跟故乡有了深交:“家乡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家乡。” 如今,祖居博物馆的落成,让他的牵挂终于有了归宿。 文保 “你可别让搞艺术的人感动,他感动了就想做些什么” 昨天,冯骥才少见地一身西装打扮,脖子上打着色彩斑斓的领带。 “我很少穿西服,一年只有‘两会’穿,今天穿西服,是向家乡这块土地致敬。每次到家乡来,我都被感动。” 他还记得1992年,第一次来到祖辈生活过的慈城,办“敬乡画展”。 慈城的老百姓在大马路上拉了一条横幅,“大冯,家乡人民欢迎你!” 他现在回忆起来还很有感触。“你可别让搞艺术的人感动,他感动了就想做些什么。”冯骥才笑着说。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救宁波月湖边的贺秘监祠。这也为后来他从事中国传统建筑保护起了个头。 贺秘监祠是纪念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祠堂,始建于南宋,经过历代多次重修,现存的贺秘监祠是明代洪武年间的建筑,乃贺知章在宁波为官时老百姓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这是一处粉墙青瓦、格调古朴的建筑群,环境清幽,适于文人雅聚。可是在1992年的时候,祠堂却有多处破败,令冯骥才心痛不已。 当时宁波的财政力量有限,保护文保建筑实在力不从心,冯骥才知道后,卖了5幅画,将20万元卖画的钱交给宁波市政府,请他们好好修缮贺秘监祠。 后来,冯骥才每一次回宁波,都会去月湖边的贺秘监祠看一看。 “你长大了,离乡背井了,你慢慢会感受它,你会感激这块土地是有灵性的,是神奇的。你看,今天太阳都出来了,故乡是有感应的,给予我们宇宙中最热最亮的东西。” 昨天,冯骥才还将自己珍爱的文物捐赠给家乡,那是他托朋友收购的清代文武财神木雕。“文财神保护财富,武财神送福气,我希望它们能够保佑老家人有福有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