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秒必争”选手正在进行“火箭”发射计时测试。李 宁 摄 |
商报讯(李宁 池瑞辉 张英)如何只用物理方法让弹射装置发射“火箭”?不到30克的物体在水中能承载多少重量?以纯水流能量作动力,小车能滑行多远? 4月28日,海曙区各中小学近300名“科技爱好者”齐聚海曙青少年宫,参加该区第十二届头脑OM校间挑战赛第一期活动。此次比赛共设“分秒必争”、“载沉载浮”、“创意水车”三个项目。 在“分秒必争”比赛中,同学们运用物理知识,用沙漏、铁架台、塑料筐、齿轮、筷子、可乐瓶等设计了各种新奇的弹射装置和“火箭”。每位参赛学生的任务是要在装置启动后第30秒时将“火箭”弹射出去,成绩以最接近30秒为佳。 来自宁波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选手陈厚德用半小时完成了他的弹射装置:只见几个木板、木块组装成一个简易结构,其中一个木块上装着一个大光盘,光盘上缠着线,线的一端挂着一个铁球,线的另一端连接着另一个装有“火箭”的木块,随着铁球摆动产生力,拉动光盘带动传送组,拉出插销,使弹簧势能转化为弹射力,以此来发射“火箭”。 “运用了重力、弹力等原理。”装置完成后,陈厚德掐着秒表计算时间,进行了好几次测试,时间大部分在29秒、30秒。 “载沉载浮”项目同样精彩,选手们的任务是制作一个不超过30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并承载尽量多的重物而不沉的结构,结构制作材料只限于塑料瓶、木质材料、胶带及胶水。 中原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涛和几个小伙伴一同参加了该比赛项目,他最快完成了任务,设计非常简单,是9个塑料瓶(杯)底部组成的装置,空载29.9克,比赛时他在9个塑料瓶(杯)中均匀放置玻璃球,最终载重量1400克。 “创意水车”项目的参赛选手要制作一辆纯“水动力”的小车,不允许添加声、光、电、磁、热、弹力、机械、压缩空气等任何其他的附加动力装置,小车滑行最远即获胜。选手们纷纷绞尽脑汁,展现自己最好的水平。 头脑OM赛事是一种集动手动脑,融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注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竞赛,海曙青少年宫连续多年举办市、区级比赛,为培养宁波中小学生创造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