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忠实2005年在宁波参加会议时的照片 |
“秦川乡土还依旧,原下再无陈笔翁。”昨天陈忠实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出,网友发文悼念,“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去世了。” 昨天上午7:40左右,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4岁。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自1993年出版至今,在中国已推出40多个版本、发行170余万册,是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小说目前已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电视剧版《白鹿原》正处在后期制作中。 2005年1月,包括陈忠实在内的百余位文坛大腕来到宁波出席中国作家协会六届七次主席团会议。时任宁波市作协副主席荣荣、市文联工作人员冯国祥,与陈忠实有过短暂的接触。记者 庞锦燕 《白鹿原》是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 他很关心宁波的文学事业 “陈忠实是中国文坛的一座大山,他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奠定了很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国无数作家的写作。他是我们仰视的文坛巨匠。”昨天,正在山东出差的宁波市作协主席荣荣沉痛地说。她告诉记者,2005年在宁波举行的中国作家协会六届七次主席团会议上,她有幸见到陈忠实。“陈忠实先生留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他很关心宁波的文学事业,当时还欣然给《文学港》杂志题词。”随后她通过微信传来一张陈忠实的题词:“在这个温暖的港湾里蓄力凝聚,扬帆远航。” 宁波市文联工作人员冯国祥作为中国作协六届七次主席团会议的接待人员,与陈忠实有过一面之缘。“陈老先生非常低调,话并不多,当时他的身体不大方便,他在宁波那几天的饭菜都是我送去房间的。”冯国祥回忆说,当时会议组还组织作家们到奉化滕头采访,陈忠实站在滕头的广场上开心地喂鸽子,他到现在还记得陈忠实童真般的笑容,“我记得他当时特别开心,说滕头的环境特别原生态,生态旅游也做得非常好。” 昨天中午,慈溪市文联主席方向明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悼陈忠实:他引我上了“贼船”》的博文。方向明是陈忠实小说的追随者,他感慨地告诉记者:“陈忠实对我的影响太大了。那时候读《白鹿原》,苍茫的历史感触动了我的神经,浓得化不开的传统文化裹挟了我,弘扬个性的力量也打动了我。”方向明说,“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已影响了几代人,并将更久地继续产生影响。”作为地方写作者,方向明一直觉得陈忠实在为这一群体打气,“《白鹿原》给了我们一份信心:立足本土历史和文化,可以写出大作品来。” 生前寄希望于剧版《白鹿原》 剧组昨回应:播出时间未定 陈忠实曾说,《白鹿原》的改编,他寄希望于电视剧。去年剧版《白鹿原》在西安举行开机发布会时,出品方新丽传媒曾邀请本报记者前往报道。当天,陈忠实因病未能到场,特意托人带去亲笔题词,上书“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昨天,记者联系《白鹿原》剧组,工作人员表示,未能让陈老看到电视剧版《白鹿原》很遗憾,“唯有不辱使命、潜心制作,才能表达对您最深切的哀思。愿陈忠实老师一路走好。”至于档期,剧组透露还没有正式敲定,“电视剧早已杀青,处于后期制作中。我们现在的回应以悼念为主,不宜过度宣传该剧。” 事实上,自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以来,关于它的新闻从未间断。这其中,争议最多的要算电影改编。200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买下《白鹿原》电影改编权。经历了准拍证问题、投资方撤资、剧本送审受阻、导演和演员一再被换等波折后,2012年9月15日,这部“中国最难拍、最难放的电影”终于上映,却因主旨背离原著以及票房不佳引发争议。电影版之所以为人诟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让张雨绮饰演的田小娥走上前台成为主角。此外,影片的结尾在1938年日寇飞机来袭时戛然而止,完全省略了原著中黑娃返乡、被重新振作的白孝文枪决、白嘉轩变盲等惊心动魄的段落。 50万文字的原著拍成50集的电视剧,剧版《白鹿原》的发挥空间显然更大。为了尊重小说原著,电视剧《白鹿原》的女一号不再是田小娥,在电影版中“消失”的重要角色白灵,此次在剧版中将作为主线之一呈现。剧中饰演白灵的正是曾在电影版中同饰一角的李梦。饰演剧版“白嘉轩”的张嘉译昨通过剧组表达了哀思,“与先生虽未谋面,但有幸出演‘白嘉轩’却仿若是与先生的一次神交。《白鹿原》之于我,其间有人所缺失,人所常习,人所俯仰,更有人所沉埋。白鹿原不朽,先生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