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前,前辈学生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奋起抗争,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新中国成立当年,5月4日被确定为中国青年节。 97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一天?回顾我们身边平凡人曾度过的“五四”青年节,会发现这个节日与很多人的青春记忆有关。 刚成为知青的我 去中山广场拍照 讲述人:徐小涛,男,65岁,宁波海曙东方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时间定格: 1969年5月4日 1969年,18岁的我响应“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第一次坐轮船告别黄浦江,来到鄞县石碶塘西村,这是我的老家。 5月4日那天我正好休息,特意赶到中山公园,在公园门口拍了张照片。说来也许好笑,干农活的时候,我穿的是爷爷穿过的打着补丁的衣服;拍照时穿的,是从上海家里带来的好衣裳。 我穿的是一件白衬衣,是用当时的“大白细布”做的,买来的时候是粗糙的米黄色,越洗越白,黄衬衣变成了白衬衣,如今早已找不到这样的布料了。那年的5月有些热,我挽起了袖口,穿起了西装短裤,还有尼龙袜与黑布鞋,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上海年轻人的标准装束。 后来,我把这张照片寄给了在上海的父亲,让他看看我在宁波当知青时的样子。 我在塘西村当了整整8年的知青,干过农活,管过仓库,开过柴油机船,当过赤脚医生;睡觉的地方,旁边就是老坟,蚊虫叮咬不说,有一次差点把蛇当成草绳去挂蚊帐…… 8年的知青生涯,虽然无比艰辛,但给了我无穷的生活积淀与创作源泉。 再后来,我留在了宁波,在这里生根发芽。每一年,我都会带孩子去中山公园拍照留念,我想让孩子知道,那里曾留下我最青春壮志的年华。 戴上团徽说理想 没想到理想成真 讲述人:龚其平,男,55岁,高桥派出所民警 时间定格:1976年5月4日 如果不是因为昨天临下班前,有协辅警跑来问“‘五四’青年节是不是可以放半天假”,我才想起来“五四”又到了,也让我的思绪一下回到40年前……当时我还是学生,学校团组织每年都会选在这一天发展新团员。 入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学习要好,劳动要好,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要好。每批入团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即便递交了申请书,也未必会被选上。40年前的那一天,老师给我戴上那枚我期待已久的团徽,当时我高兴坏了。 晚上,学校组织了一场联欢会。联欢会上,有唱歌的,有跳舞的,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我没啥特长,就跑上去讲讲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还记得当时我说,长大了要当警察,没想到还变成真的了。 收获荣誉,更收获幸福 讲述人:吴燕云,女,47岁,市公交总公司永安公司政工科科长 时间定格: 1995年5月4日 转眼又是“五四”青年节,每逢这个时节,我的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那年的情景。 1995年,我26岁,是市公交总公司永安公司的政工员,负责外宣工作。那年,我以最高得票者当选为单位“十佳青年”,“五四”青年节那天,我从单位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当天晚上,一位老领导打来电话向我表示祝贺,并含蓄地问我有没有男朋友。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就向我介绍起了一位青年。 这名青年其实我也认识,很优秀,当时是团支部书记,获得过公交总公司“节油能手”称号。平时,我们两人在团组织的各项青年活动中都有相遇和交谈,也都互有好感。老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主动来“探探”我的情况。 就这样,在那一年的“五四”青年节,我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收获了人生的幸福。如今,女儿也上了大学,也成了一名青年,可我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的青年时光。 老人的表情刺痛我的心 讲述人:徐亚飞,女,34岁,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者、宁波市急救中心团支书 时间定格: 2011年5月4日 2011年“五四”青年节,我组织单位的年轻人去白鹤敬老院做志愿服务工作。 敬老院里有六七十位老人,看到我们去了,老人都很高兴,一边伸出手来,量血糖、测血压,一边和我们搭话唠嗑。 走到一个单间时,我定住了。那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满头银发,谈吐不凡。稍稍熟悉后,他开始回忆往事,从儿时的穷苦,到参军时的光荣,再到步入老年后的无奈和孤寂……老人脸上不断变化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相比医疗照护,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 那天,我和几个同事围坐在他面前,听他讲了近一个小时的“大道”,临别时,老人依依不舍地送我们到门口。 时隔5年,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天的经历。现在,只要一有空闲,我们团支部就会去各个养老机构做一些志愿工作,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也想呼吁大家: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因为是他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一场成人礼 让“责任”二字镌刻心底 讲述人:刘丽鹏,女,23岁,APEC高官会志愿者、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未来项目联络员、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 时间定格: 2011年5月4日 说起这些年的“五四”青年节,我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 那年我高三,学习非常紧张。不过,学校还是特意在5月4日那天,为整个高三年级的学生举行了成人礼,有1300多名同学参加。校长当时说了很多鼓励我们的话,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作为一名成年人,必须要有责任心,必须要有担当! 听到“责任”二字,不知怎么的,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特别激动,心想:今天我是成人了!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个有纪念意义的青年节。 后来投身做志愿服务,我经历了精心筹备下的小失误、万事俱备后的被爽约、真心实意下的被误解、被质疑、被推卸、被冷落。不过,这些很值得,让我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我能做什么,能力所能及地担当一些什么。 攻克技术难题 岗位上过节也开心 讲述人:李圭昊,男,28岁,宁波舟山港高级技术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时间定格: 2014年5月4日 2014年5月4日,码头一台老式三井桥吊的核心控件安川直流驱动器发生故障,由于设备已经老化,是采取“保守治疗”暂时过渡一下,还是进行“大手术”彻底攻克技术难关?对此,组里进行了反复讨论,最后我选择了后者,并在厂家人员的配合下开始了课题攻关。 技术资料有砖头那么厚,字又小,密密麻麻的。我和同事们晚上啃书,白天操作改图纸,经过10多遍的修改,连续3天对每个数据点进行反复测试,三井桥吊“病愈”上岗。 调解了一桩案子 订两张蜜月机票奖励自己 讲述人:林溪,女,26岁,法官 时间定格:2015年5月4日 去年3月,我结婚了,原本想去塞舌尔岛度蜜月,可老公是一名警察,我们俩平时都挺忙的,实在抽不出时间,度蜜月的事就拖了下来。 那段时间,我手上有个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涉及一笔赔偿金,当事人双方的分歧蛮大的,谁都不肯让步,调解了很久也没有成功。5月4日那天,我约了他们下午过来,想再给他们做做思想工作。从下午一直调解到晚上,老公就一直在调解室门口等我,等了很久。 在我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终于同意了调解方案,对我也蛮感谢的。出门时,当事人还调侃说,这个等在外面的帅小伙肯定还是你男朋友,结婚后哪有男人会这么耐心地等老婆下班? 案子了结了,我特别开心,当天回家后就定了两张飞往塞舌尔的机票。以这种方式过节还蛮特别的。 ■后记 昨天,记者通过网络、电话和街头采访等方式,随即采访了50位年龄在14岁到40周岁的青年人,进行了相关调查。 调查显示,50人都听说过“五四”青年节,也基本了解“五四运动”的简单情况,但只有5人意识到“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九成受访者表示“基本不过青年节”,只在电视上看一眼相关新闻。四成受访者认为,现在最好的过节方式,就是“青年志愿者活动”;四成受访者认为,过节只是个形式,要看平时表现;另有两成受访者建议,可以把“18岁成人仪式”放在青年节举行。 受访者普遍反映,青年节在学生时代过得最多,表现形式多为表彰杰出青年学生、爱国爱党爱团的青年主题教育活动、入团仪式等。一成受访者提出:“五四”精神要传承,需要新的形式,而不是简单的文艺活动或表彰活动。 但不管怎样,我们年轻时都曾用自己的方式欢度过这个节日,在当下这个致敬青春的日子里,聆听梦想渐行渐近的脚步,感受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 记者 卢科霞 陈也喆 范 洪 胡 珊 石承承 李 臻 林 伟 刘 波 鲍云洁 通讯员 尹 杉 卢淑仪 姚嘉琪 顾顺杰 毛敏尔 郭 淼
|